“七夕的时候好想随便找个人过节”
生活中一定有这样一类群体,身边不停更换伴侣,能够很快从失恋中走出来并马上投身到下一段感情之中,他们往往想逃避一个人独处的状态,认为无人陪伴的日子寂寞且致郁,所以选择缠绕在无限的感情循环中,如果他们是一块浸水的湿毛巾,他们会永远想从身上再挤出最后一滴水。
比起忍受一段关系中会产生的种种问题,如性格不合,情绪爆发,无法容忍对方的怪癖等等,回到一个人的状态才是让他们最难以忍受的。
恐惧空窗的人试图靠伸手抓住一段亲密关系,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和不适感。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且这种逃避治标不治本,甚至会阻碍遇到一段真正的感情。
在不断付出感情中人会变得麻木,认为爱是常态,不是悸动和深情,更像是一种日常化的更新,作业。这种逃避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对情感联结的病态渴求,模糊底线,不计代价。
这种恐惧还会影射到对方身上,会使他们感到你对这份感情是无力的,甚至是怠慢,通俗来说就是“渣”。
心理学家Winnicott认为,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象征。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成年人通过孤注一掷地抓住一段亲密关系,来逃避独处,其实也是逃避那种无人保护,独自面对世界的焦虑。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防御系统,让他们感到安全,受庇护。一旦空窗,即意味着失去了防御,巨大的世界将向自己暴露威胁。
我想说的是,真正的爱情应该至少是舒服,坦然的,在对方面前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对伴侣是出于真爱,更是要对这段感情担起一定的责任——那就是使对方幸福的同时也让自己感到幸福。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先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更好的自己,然后再去“放任”这样的自己去寻求一段真挚平等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