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由注册系统咨询师潘老师带领的中德班模式的案例督导小组,这次是第二期的第二次活动,我曾是第一期的学员,因为喜欢,所以跟进,因为很益,所以沉浸。说实话,由于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浅,精神分析功底薄,在督导小组里面,我不太爱讲话,也不大敢讲话,但是我收益却很多,我喜欢这种严谨规范的督导模式,不同的理论在这里融合,不同的案例在这里精准分析,不同观点的在这里触撞,不同的方向在这里深入探讨,让一个个疑难个案在这里变得清晰。让一次次迷茫困惑在这里发生顿悟。因为在这里,我如饥似渴,总感觉很多话都很重要,很多话都很经典,所以在这里学习的时光,我很投入,我很享受,我也很受益。
今日收获有三点
一、精神动力学咨询的途径:
对于动力学咨询途径,潘老师给予了清晰的描画:来访者前来,刚开始都对咨询师有理想化,认为咨询师很棒,能解除自己痛苦,这是对咨询师的正性移情,有时正性移情时间很长,这与咨询关系牢固与否以及人格和模式都有关,有时也是正性移情阻抗。(处理移情和反移情是精分第一个工作)。慢慢随着咨询深入,安全信任的咨询关系稳定,来访者开始表达自己内在真实的部分,(移情是无意识愿望,婴儿式体验及强迫式重复),对咨询师会有些期待,但咨询师不会满足他的移情性愿望(深深的依赖),于是就会对咨询师产生负性移情(愤怒,攻击,失望等),产生阻抗,阻抗的表现(会迟到,会讨好,会攻击,或会脱落),真正的咨询是从有负性移情开始的,(处理阻抗是精分的第二个工作)你识别出阻抗没?如何处理阻抗?这两点很关键。这时是考验咨询师功底和人格时候了,咨询师要牢牢的坚守边界,稳稳地坐在那里,不被对方情绪扰动,不被对方事件卷入,不被来访者“勾引"。咨询师是工具,是容器。当来访者学会接纳咨询师也有局限,也救不了自己,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成长。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他就慢慢进入一个尝试改变和修通的过程(哀悼)陷入抑郁慢慢进入哀伤,(如何修通并尝试改变是精神分析第三个工作)。所有修通都有一个哀悼痛苦的过程,接受过去的不幸,慢慢的学会接纳遇上的人和事,学会面对痛苦,放下痛苦,只有与过去和解,放下痛苦才能轻松前行。
二、精神分析的独特魅力
精神动力学独具魅力,每一个学习心理咨询的人都能领略它的魅力,也无法抗拒它的魅力,但是要想说爱她却很不容易。
1、心理动力学聚焦潜意识层面的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2、对试图回避某种经验的探索(阻抗)
3、识别反复出现的主题和模式(强迫性重复)
4、对过去经验的讨论(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
5、聚焦人际关系(与父母的三角关系,社会人际关系)
6、聚焦治疗关系(与咨询师的关系)
7、对愿望,梦和幻想的探索
三、精神分析的工作重点
一)处理移情反移情,
1、患者对治疗师移情是理解患者的主要途径;
2、治疗师的反移情对理解患者在他人身上引起什么样的反应,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二)处理阻抗,
患者对治疗过程的阻抗是治疗的主要关注点,识别和处理阻抗是精神分析工作重点;
三)怎么修通?尝试改变
所有修通都有一个哀悼痛苦的过程,与过去和解,接纳痛苦,放下痛苦,尝试改变,才能走向成长。
症状和行为有许多功能,是由复杂的而且常常是潜意识的力量决定的;
动力学不处理症状,它不是快速修理,而是帮助人格成长,所以需长程。在与咨询师长期互动中获得一个真实的独具特色的自己。
咨询师要分清是移情性愿望,成长性愿望还是现实性愿望?对于移情性愿望,咨询师是不满足的,因为如果满足移情性愿望,会造成来访者对其深深的依恋,不便于成长,对成长性愿望可以部分满足,但对现实性愿望是要满足的。
投射一一分裂一一幻想一一咨询结束处理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