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骚操作是预防性措施,孔子对他没有实质性伤害,所以是驱赶,并且还很委婉,连口头警告都没有,约如没好脸色。在我树下演礼,对不起,我要罚我家的树。这事儿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大,孔子明白这是主人不欢迎,没办法,他的地盘他做主,不走更待何时?
至于《史记》中记载的“欲杀孔子”,杀是不存在的,孔子当时已名满天下,不接待已经是很无礼了,杀是不敢杀,也可以说是不值得,所以“欲杀”是恐吓。“微服去”,“微服”,换回常服也,因为刚才在演礼穿的是礼服。当然是讪讪然地离开了,能易服所以不存在逃,只是在主人家士兵不友好的眼神下换衣有点尴尬。“其如予何”,小忿而已,真性情流露。而“天生德于予”,与其说是孔子的自信,不如说是孔子在打气,给自己也是给弟子一些鼓励。因为,唉,刚才太没面子了。
桓魋为什么恶孔子?可能原因见《礼记·檀弓上》,“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天生德于予”,天赋德于我。孔子自信是有仁德的人,这份仁德来自于天,老天必庇护。
“桓魋其如予何”,桓魋能怎么样我?孔子之前被围于“匡”地时,已说过“其如予何”。《子罕篇》第5章:“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桓魋后来叛乱,其弟司马牛投奔孔子,做了孔子的学生。《论语》中有三章关于司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