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革命》读后笔记

少看微信微博,多看书。

微信微博的生产时间只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发布的成本只需要按一下手指;而出一本书需要掏尽作者内心所有的家当,甚至会流血,发布成本也巨大。另外,一本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作者的身价信誉。有谁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呢?

作者是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名头很大,首屈一指的 睡眠教练,从事睡眠科学研究超过30年,提出R90睡眠方案,曾为包括NBA、英国天空车队、英超足球等诸多顶级团队做过咨询和长期合作。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在《樊登读书会》,樊登对这本书大为推崇,说自己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不过,樊登每次讲书时都会说这句话,也不知真假),但作为睡眠质量不是很好的我,觉得很有必要买这本书过来看看,虽然我已经听了两次音频。

读完这本书后,虽然没有特别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能已经听了音频的原因),但有几点收获。

一、了解了书中的R90睡眠法,就是作者说的人的睡眠是按照90分钟一个周期,从打瞌睡-浅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如此循环反复。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有人可能需要4个R90睡眠周期就够(90*4=6个小时),而有些人需要6个甚至更多。懂得这个方法后,我对于每天睡觉多久或者一定要睡足7个小时等等不会太纠结了,从心理上放下一些包袱。但为什么是90分钟一个周期,书中讲述地不通透,感觉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还有如果是90分钟,为什么一定从晚上固定时间开始,如21:30开始从23:00算一个周期,为什么不是从21:00到22:30,书中提到了21:00人体开始分泌褪黑素,可能时间点和这个有关系,但每个人个体肯定不同,没有必要纠结这么准时吧。


二、关于书中提到就寝前的准备工作非常有借鉴意义

    1、灯光:就寝前用暖光,而不是日光灯,就我个人体验,换成暖光灯后,人体感觉温馨很多,对于情绪有安定作用,这点提醒了我并做出一点改变。

    2、远离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书中做了一个统计,说一个人一天打开手机的次数有80多次,我个人觉得这个数字保守了,苹果的库克说自己比较克制了,但他后来发现有200次之多。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尤其是在睡觉前和醒来之后,我自认控制得还不错,但有时会看时间(很多年不戴手表了),进而会留在手机上。书中建议买一个日光模拟唤醒灯,我本来有打算买一个,后来没有合适的,于是买了一个小时钟,价格也很便宜,放在床头,如果半夜醒来看时间,按一下就可以,几秒钟背光就关闭。然后把手机放在书桌上,拿不到的地方,强迫自己睡前醒后不接触手机,一则避免手机的蓝光影响睡眠,二则也减少手机内容对自己时间的占用。


三、关于床垫和床单

    书中说睡觉有三种姿势:仰卧、俯卧和侧卧,最推荐侧卧,但侧卧最讲究的是床垫的选择,不需要最贵的,但一定要选择软硬度合适的,最好的床垫是人侧躺上后,人体的中线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是我知道的选择床垫最靠谱的建议。另外,作者也提出一个建议,传单要经常洗,螨虫等对健康有影响。


虽然这本书没有给我更多的惊喜,但有以上几点,并且能给我带来一些小改变,我觉得这本已经物超所值了。

插个花絮,樊登在音频里提到一位长者的故事(不是书里的内容),这位长者几十年没有感冒过,原因竟是他小时候碰到一位高人,高人对他说,施主眉目清秀,骨骼清奇,我教你一法,必将延年益寿(大概这个意思,原话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每天早上醒来,先伸懒腰、再抱紧自己吸气、吐气,然后搓脸、捏耳朵、敲打大椎穴、梳头,前后不过两三分钟,这个说法好像和很多传统养身的说法一致,听了不禁莞尔,好像没有坏处,也可以试试。

最后把脑图也放上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大多是因为没有践行、持续的践行;或者那些道理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
    一棵树宋阅读 6,331评论 2 1
  • 睡眠是一门科学,《睡眠革命》可以算得上比较新的研究成果,不论是不是正确,不妨姑且一试,只要有一个地方有效果,...
    弘毅天行君阅读 4,997评论 1 3
  • 睡眠障碍是一个从小到大一直困扰我的事儿。记得读书时候尤其严重,整个高中没有一个午睡是有入睡的。工作之后有所好转,但...
    桔梗_c733阅读 679评论 0 0
  • 睡眠占据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滋养着余下的三分之二的生命活动。 在睡眠期间,大脑会分泌一种血清素,帮助人体清理毒素...
    鹿鸣爱学习阅读 1,507评论 0 0
  • 记得中学那会喜欢看鲁迅的文章,没有体会到文章深刻的内涵,却学会了故作深沉,写文章总无病呻吟。初三作文课交了一篇名为...
    亦箫_阅读 62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