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从外面吃完晚饭回到家门口,孩子的爸爸要去加班,因为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加班了,孩子很不开心。磨磨蹭蹭地不想上楼,还是不想让爸爸走,想让爸爸陪着玩。
因我出差也较多,孩子和爸爸的感情很好。这么久没有陪着他睡觉,他肯定很不开心。爸爸安抚着他,他眼泪汪汪地,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爱你,但是不喜欢你,我喜欢爸爸!”
我震惊了。我太清楚这句话的意思了,心里顿时觉得亏欠了孩子好多。
后来的几天里,这句话一直回响在我耳边。我想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婚姻中,很多夫妻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可能因为丈夫不好的生活习惯而反感,可能因为妻子老是唠叨而失去耐心,可能因为对方对自己的不理解,对其很失望,婚姻中渐渐失去了快乐。闺蜜的老公跟她说,:“我爱你,甚至可以为你去死!”闺蜜答道:“死多么容易,请你为我好好活着,永远喜欢我!” 她认为,活着很难,长期保持对一个人的喜欢更难。
家庭关系中,我们很爱父母兄弟姐妹,而渐渐长大的我们,越来越懂得人无完人,虽然知道他们有这样那样让我们不喜欢的地方,但我们依然爱着他们,牵挂着他们,遇到事情为他们跑前跑后,虽然还是讨厌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沉默。
朋友关系中,喜欢、尊重和理解的感情更多。真朋友就是,我们愿意分享心事的人,能给予彼此帮助和鼓励的人。因为在一起舒服,平时联系会较多,关心彼此的生活,遇到困难和喜事都一起分享。
喜欢是什么?百度百科说,喜欢是一种由内向外的,非迫切需要的,在维持自身生存之外的得到与占有。更多的是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喜欢是好感的升华,不同种类的好感对应着不同种类的喜欢,它是爱的基础。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爱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不同层次的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感受或结果。
简言之,我认为,喜欢是基于自己本身的体验,让自己放松的,是自己的一种心理需求;爱是基于对方的体验,即使自己不开心,也要成全对方的意愿,只要对方喜欢,自己就开心。
小孩子对别人,多是出于本能,喜欢就粘着,不喜欢就远离。
听到孩子说不喜欢妈妈后,我反思了很久,为什么喜欢爸爸,不喜欢妈妈呢? 我想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自己有没有做让孩子喜欢的妈妈呢?
孩子想看电视,说好看10分钟,可是10分钟过后,那一集还没有结束,我有时候就会强制关机,认为这是原则问题,说到就要做到。而他的爸爸,会说看完这一集就关机。相比之下,孩子当然喜欢后者。
孩子求知欲很强,尤其喜欢去动物园,海洋馆,问很多奇怪的问题。爸爸在回答他的问题后,还会启发性地告诉他一些知识。比如说看到《蓝色星球》里讲六鳃鲨,孩子非常喜欢,和妈妈一起画画,兴奋地展示给爸爸。爸爸却问他,为什么叫六鳃鲨呢?然后给他说普通鲨鱼有五对鳃,只有六鳃鲨有六对。
陪孩子去游乐场,孩子自己跑来跑去地玩,妈妈趁机休息刷手机,爸爸却跟孩子垒起了高墙,玩起了“破壁游戏”。孩子兴致勃勃。
一家人一起去爬山,孩子累了,想抱抱。妈妈鼓励他坚持下去,他说已经没法坚持了。爸爸说,“你看前面有一堆奇怪的石头,我们看看里面有没有怪物?” 孩子颠颠儿跑过去了。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很多,因为爸爸对孩子更多理解、尊重和支持,孩子真的很喜欢爸爸,即使爸爸很严厉,他还是愿意跟他在一起。
作为妈妈的我,不吃醋是假的,不过我很理解和支持,我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跟他爸爸学习,也在努力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妈妈。
后来我问孩子,为什么爱妈妈,却不喜欢妈妈呢? 孩子回答: “因为男生和男生才说喜欢,男生和女生是说爱!”
额! 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