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不再是单一服务于人类的工具,而将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种种“黑科技”刺激着文明进步,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结构与生命历程。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疯狂”与“日常”,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被颠覆、重构。
新的生殖科技将如何在不同的时代改变人类的生育方式,应对随之带来的伦理、心理和哲学冲击?
AI能否进行摄影艺术创作,又如何与观看者之间形成新的互动联系?
当人进入AI的爱情图灵测试游戏,将如何拨开云雾觅得真爱?人类对爱的定义在机器时代是否仍然成立,机器懂得爱吗?
在暴力成为日常的世界,AI如何通过制造恐惧来控制人类的行为?
当交易与支付完成数字化,区块链以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人类社会时,一场黑客攻击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
工业革命以来习惯异化的人类,在技术的又一次洪水面前会否再度踏上“诺亚方舟”?AI打开的新世界大门,是通往理想家园,抑或指向毁灭的深渊?
6篇小说,6个概念,6种未来。作为科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陈楸帆为我们描绘了在或近或远的未来,人类正面临的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作者简介:
陈楸帆,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及艺术系双学位,科幻作家、编剧、译者。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 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荒潮》《未来病史》等。曾在Google、百度及科技创业公司诺亦腾有超过十年的管理经验,现为传茂文化创始人,聚焦泛科幻领域的IP开发、科幻科普传播,以及科技与文化艺术产业的跨界合作。
精彩书评:
壹 短评
# 香水老师的中篇越来越好看了。关注人之为人的根本,关于另外一种可能。 从基因、进化到机器学习到虚拟体验,一本很棒的中篇合集。 再来一本长篇吧!
# 非常独特,有文本实验的勇气,与《荒潮》比似乎刻意收敛了语言的华丽感、歌剧感,增加了电影的镜头感,《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干脆以电影剧本的格式出现。最喜欢《云爱人》和《人生算法》,我还是最专注于情感。缺点也很明显,香水写的情感走向过于清晰,几乎都在意料之中,而现实中,人的情感往往是拧巴矛盾的,当然这和科幻题材有关,人物往往成为理念的载体。
贰:
整本书其实主要就围绕算法和人工智能来讲述的。其中最喜欢的两篇是《造像者》和《恐惧机器》!《造像者》其实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即CATNIP是一个可以拍照的人工智能。第二层,父亲是恢复了雕像的人。第三层,蜘蛛可以做出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模型。机器,人,动物三者都是造像者,但是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们之间的联系的,从这也能看出作者的用心了。再有,我想说《造像者》的结尾对人工智能如何认识自己留白的感觉真的就是短片科幻应该有的酣畅淋漓哇!因为“读着爽”就是我看书的第一目的~《恐惧机器》里用孤雌繁殖的生物进行人类移民繁殖的设定也超赞!特别是恐惧机器让我有种置身在《湮灭》的恶心又好奇的感觉……很怀疑作者是不是看完《湮灭》再写的!还有书里用剧本和AI写作来表现科幻小说的方式让我情不自禁想用大刘编的电子诗人为作者赋诗一首~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paperpass和paperfree的查重算法,正是你们如此优秀的算法让我在本该吃鸡的夜晚还在改论文。谢谢你们这些优秀的算法工程师逼迫我治疗拖延症,好好学习,奋发努力。
算法,让世界更美好。
叁:
人性有那么复杂亦或是纯粹吗?
这算是我混沌了两天一夜的脑子在重度感冒以及治愈它所需的药物带来强烈副作用下读完整本书后所一直回响的一个想法了。我知道,甚至从简介、从王咏刚先生所做的序里都能深切地体悟到——是的,这本书,它旨在反应的是一个跨时代的产物,一场真正的人机交互的写作,它是为了AI与人类思维的交融的未来存在的,而非此刻我一直在想的人性。
我为什么会从这本书中不断思索人性,这是一个任何他人、机器亦或是我自己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近来也看过很多反映人性的书籍、电影亦或是番剧,无论这些人性的部分是流于表层亦或是深藏于内里,似乎这一切只要与人性牵连上关系,再如何肤浅荒诞不羁的话题都瞬息变得高大上起来。这大概就是人类的魅力,而我想表达的也就是如此。任谁也捉摸不透的人性的魅力,在《人生算法》这本书里给了我一个新层次上的冲击,当我看书时,我便不停歇地在想,也许人类就是有着人性这一错综复杂的性质,才是由算法组成的人工智能所无法企及的,否则又何来如此多的“人性化”设备?只是,人性又岂能是简单的0、1堆砌就能仿造的?
我读书中的故事,看《云爱人》、《人生算法》,里面都有着用0、1堆砌的算法,都在尝试着去爱、去操控变革一段人生,个人的、他人的、社会的……
《云爱人》里零星看着因游戏失败即将被消除殆尽的自己的AI云爱人用0与*的算法在她面前布开一张充斥着她的名字的巨网,她明白了爱的真谛,同时也不断拷问着“机器和算法构筑成的AI真的不懂爱吗?”。至此我也终于读懂了零星名字的含义,被算法组成的名字,被外界判定成不懂爱的AI用0*替换掉它每一个字节的数据,让生命进入生命,生命相互交缠,这一刻她也即是机器本身。而我也同时回忆起了某一次座谈会时听人谈起过的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未来,那必然只有人机交互、人机合一这一种可能,甚至连偶然有次开玩笑说起过的“那我还不如和人工智能谈恋爱”的记忆都变得清晰而深刻。这一刻,我有些神经质地认识到,这一切不仅仅是空口谈天,不只是玩笑。当你意识到也许从本质上来说,人性和机器、算法是可以高度覆盖重合、可以替代的,AI可以构筑出人类无法认识的感知,由无数数字符号构筑的算法也许就是爱的代码,人性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亦或纯粹。人即机器,人性即算法,也许在人机交互的未来某一天就是认定的事实。
小时候我总会思考为什么我会是我,我又怎么意识到并且认定我就是我而非他人,是否是我自身的某些特质比如人性所决定的?这些思考总是进行到一个瓶颈就会断掉,模模糊糊又朦朦胧胧,像是有什么阻止着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进一步的话会窥探到某些不想探知的秘密。这种感觉非常玄妙,甚至直至今日依然如此。如果真的像《人生算法》里所描述的,可以通过算法控制导向一个人的一生,不同的算法导致此人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抉择、不同的经历,从而体验多样的不同的一生。那么,每段人生里的那个人,是否又是“他”,亦或他们是不同的,那他又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里都能意识到“我就是我”,而非另一个“我”?算法操控的人性本该纯粹,但又显示出如此的复杂,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话题,人的特性亦是矛盾本身。
《人生算法》此书拥有着压抑的表皮、压抑的笔触以及压抑的内里,麻木如我现在的大脑都在书里的各个篇章的串联与人机交互的相互写作中因所带来的思维的火花而战栗,如果细细再思索的话,也许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更深的东西刺激的毛骨悚然了。
胡乱写了这么多,还是想表达,虽然书里还是以人机交互为主,但不可否认,我还是对被隐藏下去的关于人性的探讨一直耿耿于怀。
最后说句题外话,《恐惧机器》这篇里由机器写出的分裂者与阿古的对话内容,在没看王咏刚先生的序里的提示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是机器的手笔,只是略略觉得有些语言不通,以为是故意如此。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手法的高妙之处的所在了吧。
需要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