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超越自卑》我想先讲一下书的作者,阿德勒的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家庭富裕,在维也纳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富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在六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他的哥哥Sigmund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阿德勒的很多童年经历都与自卑有关。他自小体弱多病,4岁才会走路,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中学时数学成绩不好被老师建议“应该去当制鞋工人”,正因为有这种经历,他对自卑性格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看到这些经历,要是换做别人的话,也许就会在自卑中,渡过余生,但是,阿德勒却在自卑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超越,最终成为了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中文书名定义为《超越自卑》,我个人认为将书名定义为超越自卑,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阿德勒的理论就是要以自卑作为人生命的内在动力,每个人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自卑,才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形成自己的优越感,从而实现自卑的超越的。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知耻而后勇“,正是这样一个超越自卑的最好诠释。而这本书正是在探寻自卑的来源,更好的诠释自卑存在的原因,寻找超越的办法,而不是深陷自卑之中,用一些不恰当地方式寻求子自我优越感。
就像书中这样解释,“与弗洛伊德学派不同,精神分析学以性驱力解释和说明一切,阿德勒心理疾病的根源都在于没有培养出一种对于他人的兴趣和奉献合作的精神。”“合作”也是这本书的关键,是阿德勒认为的超越自卑的关键。在这个大大的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怀揣着自卑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我们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却又不完美,合作,让我们彼此了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收获联结,让我们付出与成长。
想起小学时候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做练习册,总希望可以打优,每次我都特别认真的写,但每次总是因为各种小原因没有打优,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至今都记忆深刻。如果,当时我可以和小伙伴交换检查作业,可以和老师沟通怎样写更好,也许,一切都会大不同吧。
于是,当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候,与其抱怨、逃避,不如,寻找合作,与人倾诉,一起来成长。
自卑人人都有,怎样诠释,怎样解决才是关键。
参考书目:
阿德勒《超越自卑》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