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计划之外翻看一本书,郑渊洁的《好习惯攻略》也很有收获,想与你分享。
买这本书初衷是想学习郑渊洁的思想,他有哪些好习惯,他的看法是什么,我自己学习,也可以用来引导我的孩子们。看了一小半,发现有很多道理虽然都听过,但也有了不同的,或者是更深一点的理解。
1. 关于人生的意义
从学习写字之后,我也开始不断追问自己做这一切的意义,甚至是人生的意义。最开始让我有所收获的是,好几年前看到一篇文章给的观点: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
大概意思是说,当下,就全然感知当下,欢笑,眼泪,那一刻就是生命的全部。不太懂,但好像也释然了一些。
第二次有顿悟是李笑来提到毕淑敏曾在高校演讲时,被台下的学生问过这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毕淑敏说:生命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靠我们自己活出来的吧。
不同于第一次想这个问题时的懵懂,在很多次迷茫,或者是感觉到一切虚无时,我拿这个答案来激励自己。就像司汤达说的那样,活过,爱过,写过。我理解为,这不就是自己活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吗?
郑渊洁在这本书里提到好习惯,他首先说,把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成一种习惯。他也说到人生就只是一瞬间,也是和宇宙的永恒比起来,人只需要记住,活过,我证明了我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但他还说:人生有意义,但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意义。保持你的个性,培养你的创新精神,而不是随大流。用积极的态度,活好每一天。
2.关于选好自己的长处
郑渊洁讲了自己的故事,也和他的母亲有关。
1977年恢复高考,他的同龄人都去参加高考了,当时他也动了这个念头。当时他的女朋友家也逼着他考,但他妈妈知道后,就跟他说了一句话:如果这辈子你取得了百分制的80分的成就,是因为你读了大学得到的,那你的人生只有80分。但这些如果是你拿小学的文凭得到了,那你则活了100分了。
他说自己的妈妈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她从小给郑渊洁灌输一种思想是,选对自己的长处,不要与别人一样。
这里给我启发。
不无脑随大流,这本身的智慧,就建立在勇敢,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弥太郎也写过他自己选的那条路,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也写过,他一直独来独往,他唯一的读者就是他夫人。
最近读冯唐,他多次提到母亲会骂人,他的信条: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我后来想,他在致女儿书中说: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也应该是和母亲的影响有关。
李笑来也曾多次提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比如怎么精读书,怎么遇到贵人,还有母亲多次示范什么是执行力。
除了对我自己有启发外,还让我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我说什么,做什么,对她们有多重要。
3.关于钱生钱,才生财,还有善于使用文字
郑渊洁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金拇指》,是一部以炒股为背景的小说。他说自己不炒股,不喜欢钱生钱。
我自己没有读过他的这本小说,但作者大概介绍了一些这本书的背景和他想要表达的观点。
郑渊洁说,写这本书,他在证券大厅待了一个星期。他不喜欢炒股,不喜欢钱生钱。
这是一个让我好奇的观点。
他说钱生钱的方法很多,比如炒股,炒房,还有买金子等。但是他觉得这世界上只有5%的人能让钱生出钱来,另外95%的人是扔钱,他说钱生钱不是你创造了什么,钱生钱靠不住。
他喜欢才生财。用才智生出财富。他有这样的说法和他身边好几个朋友炒股赔的要跳楼有关。
其实这里我想说的是,站在资金背后的智慧,也是才智的一种。
但他还有一个说法我比较认同。
人想要比别人进步的快,就要研究人类自身。我们人类进化,最快是自从发明使用了文字以后。所以他说,作为人类一员,如果善于使用文字,也会比别人进步得快。
他有一段话:
人类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请各位记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钱生钱不如才生财。我们长大不可能都当作家,会从事不同的职业。有没有一种通用技能,像魔法那样,我们现在掌握了它,长大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和别人竞争时都能胜出?有。写得一手好文章,这是通用技能。
读下来发现这本书也很有趣,比预想的要收获更多,才读完小半本,暂时分享到这里。感谢有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