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级医学影像学本科开始,学院给每个班配了一名“考研辅导员”,每个班配一名年轻老师,指导学生准备考研,力争使他们的考研率增加到50%。我被分到了2014级影本4班。
我认真地准备了一个课件,想给同学们好好讲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很多内容是参考了李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之路》的内容,比如成长、坚持、长期、注意力等。我还在课件里面加入了“不做伸手党”这一条,想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杜绝过于依赖所谓的考研信息、考研技巧。我自认为能给学生们很多启发。
6月5日周一9点我来到了教学南楼C3017,见到了这个班的学生。事先我已经见过这个班的两个班干部,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班干部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所以内心里非常乐观的把所有的学生都想象为有上进心、领悟能力强的人。
我发现了事情不尽人意。首先有些同学缺勤,说明这部分同学可能就没有考研的计划;其次和他们几乎无法互动,几乎不说话;再次,我自认为很重要或者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好像无感。
这是什么情况呢?看来确实如班干部所说,很多人并没有考研的意愿,只想毕业后干个技师。他们看来已经认准了这条路,我再去啰嗦让他们去考研,可能也会效果不佳。有些道理,即使别人告诉了,自己也可能不相信;即使相信了,也可能不去行动;即使行动了,也有可能半途而废。我想给他们讲明白这些我好多年才弄明白的道理,目前看难度非常大。看来他们还是会走一些弯路,在现实中碰的头破血流时,才重新理解他们的老师若干年前告诉他们的话。也许这就是成长吧,逃不脱的命运之路。
沉闷的班级氛围,我在一些班里也见到过,我能感受到压抑感。也许他们是被压抑的太久,以至于不敢表露自我,也许是他们变得成熟稳重了。我更喜欢活泼的氛围,我会感觉到惬意和放松,也更愿意分享我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们还只是大三,对于上学和工作的理解肯定也和我会有不同。他们需要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需要有安全、舒适的家,对于更远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还过于遥远。而我的思想已经从大学毕业的2002年到现在的2017年,15年的时光,那是两辈子的事情啊!(李笑来说:7年就是一辈子)。连“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可能和学生不兼容了,而我还必须用“旧处理器”解决他们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需要尽可能找到我们“三观”的共同点或者说“最大公约数”,比如目标要明确、走自己的路等。
像考研这样极具个性化的事情,用“集体洗脑”的方式看来效果欠佳,还是师生一对一的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能发现学生问题所在,然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考研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希望他们大部分人能如愿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