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文章发布后,有读者后台留言,说我的观点略偏颇,我相信领导,那是因为遇到了好的领导,很多人是没我这么幸运的。
我没回复,但不代表我认可这种观点。
一个团队,哪怕再小的领导,他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这种优点,你看不见,但你领导的领导看的见。
话说回来,觉得他不行,取而代之即可,这不是平台赋予你的机会么?
在我们所有的品质里,承认别人优秀是最难的。
每个人看待别人都是结果取向,只看到结果,看不到别人努力的过程,并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外归因。比如,你有今天还不是运气好,有什么好嘚瑟!?
记得刚认识久哥时,有次他跟我们讲流量平台的架构方案,在白板上画三五个框图,再配上三五句解释,整个会议也就十来分钟。
言简意赅,很见功力。
但会后大家闲聊。有人说,早听说我们事业部的久哥,真见了也马马虎虎,画的那是个啥嘛,还没我画的专业,有人赶紧附和,还不是赶上XX的风口,晋升一大批高T。说这话的嘴脸,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就是被埋没的金子。
当然,我也是这些嘴脸里的某一个。这种情况谁提出反对意见,谁就是承认自己能力不行。
都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这种场景最符合阿尔贝·加缪《堕落》里的一段描述: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我们宁肯避免与他们往来。相反,最为经常的是对和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因此,我们并不希望改掉我们的弱点,也不希望变得更好,只是希望在我们的道路上受到怜悯和鼓励。
这些道理都很简单,能接受的人,一点就透,不接受的人,说再多也没用。
但是,有一个读者提到一点很关键。
他说,苦李哥,我是腾讯视频的员工,身边有很多大牛,我也很愿意向他们学习,私下里也经常向他们请教,包括我的直属领导,无论是正式的还是私下的,我都找他沟通过很多次,但自己还是不得要领,感觉自己进步好慢,到了职业生涯的瓶颈。
深入聊了一下,发现他的毛病在于不会提问。这不是个性,而是共性,就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提问题。
例如你问,怎么做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技术?
被提问者,潜意识的答案是,对不起,这个问题太大,我回答不了。
只不过碍于某种原因,不能明说。
最后往往就是应付一下:把《代码大全》《算法导论》《Unix高级编程》《设计模式》...都看一遍,平时多动手,多读读优秀的源码。
有问题吗?
也没问题!
对你有用吗?
听起来有用,实际没用!
被提问者能回答的是点,而你问的是面。
所以,我们问的最好的问题是选择题,就是借助对方的经验帮我们选A或选B。问题足够聚焦,有我们自己的思考,等于用了他们优秀的经验,帮助我们做出更合理,更正确的选择。
不要小看一两次正确的选择,一次正确的选择,往往可能让我们领先别人数步。
一个人,承认别人优秀,让优秀的人使得我们更加优秀,这是故事的一个版本。
一个人,不由自主的将自己跟优秀的人对立起来,然后与弱者抱团取暖,这是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苦李
祝好。
一个故事,两个版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一个连锁披萨店要在湖南和广东两个地方开店,但是湖南人喜欢辣,广东人喜欢清淡 需求故事 1.作为一个披萨店Pi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