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夕阳渐沉,绚烂的余晖中,天渐渐拉上灰蒙的帷幕。
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有序地把大家引到上池边上。
上池,是校园里的人工湖。湖边围了一圈芦苇,周边的草坪上载了几颗柳枝,细长的柳枝在风中摇曳,一座身着焦糖色的木桥,蜿蜒曲折横贯南北,湖中有一小片睡莲,风吹来,一层层涟漪荡漾着,它们簇拥着,频频点头致敬。
木桥边上,大家有序地排着队,准备去领一个社团成员折好的彩色荷灯和胖墩形的蜡烛。大家领好物品,只等着天黑,放河灯了。
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姑娘少女对这个习俗特别钟爱,往往在节日夜,自制小灯笼写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顺水飘流。
所以大家都拿着笔,在河灯的瓣上写上自己的愿望,点燃蜡烛,手捧燃烛的荷灯,双手轻轻把河灯放在湖面上,又唯恐不小心把烛光弄熄,灭了心愿,女同学们送走水灯时,连呼吸都要加倍小心,至于心中祈求的是平安、健康,还是白马王子?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河灯随风飘荡,火光摇曳,倒影斑斓。一盏盏水灯就这样随着上千万个心愿,闪闪烁烁,与湖面上皎洁月光的倒影,还有若隐若现的星星,统统一起在湖面上微波荡漾开来。
湖面的河灯,渐渐的多了起来,三三两两或者三五成群,不一会儿便连成了一片,在月色的衬托下,煞是好看。
看,我和小仙的河灯,刚开始的时候,在风儿的助力下,靠在了一起,她的是清新的湖蓝色,像这里湛蓝的天空投影在湖里的颜色,我的是明媚的市花三角梅的红色,河灯的花瓣也折得规整,这是我练习了好久的结果呢。是不是异常耀眼呢。
我注视着我的河灯,关注它的动向,生怕它早早熄灭了,看,渐渐的,它独立开来,像一个领导者,走在前头。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河灯飘得隐藏了踪迹,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夜幕笼罩,上池边上高矮不一的路灯放着淡淡的白色光芒,让夜色徒添了冷色气息,凉风吹过,一个激灵,围在上次边上看一池灯火阑珊的一圈人,不自觉拉紧身上的外套。
曾听闻中元节放河灯,是为照幽冥之苦、救度野鬼,后世演化为民俗。有的人家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传说可将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将纸船或纸灯放置于河中,让其顺水漂流。成千上万的河灯,烛影摇红,波光互动,“但远望,明明灭灭,参差难数”。人们依据灯的漂浮情况,来判断亡灵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则认为亡魂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则认为亡灵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飘得很远或靠岸,则认为亡灵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
想想,这样的夜色,这样的风,不免瘆得慌。于是,我和小仙转身,慢慢就朝宿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