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的这大半年,我以为我已经做到了消费降级,但是在今年的双十一周期,我还是升级消费了。将自己手里的几件产品从价位和品牌都做了升级。双十一消费节这天,随着消费券即将到期,我也不用去凑订单而消费了,暂时停下来了,就反思一下自己的消费。
这要从这次的消费券说起,我起初没什么想买的,但是年初办的88VIP有积分兑换消费券的活动,我一看自己的积分还是不够的。凑够积分的当天,让我觉得消费券来之不易,我要好好计划一下,我先快速关注了之前就想买的衣服和鞋子,蹲好了开团,结果发现达不到消费券的使用门槛。我开始在想我要买点什么贵东西呢,之前想买舍不得买的。我就升级了喝咖啡的手摇磨豆机,这个是我比较常用的工具,之前的也能凑乎,就是想买东西就直接买了一个好一点的。到这里,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我看到消费券还有一个大额的没有用,需要更高的使用门槛时,我又开始犹豫了。我迟疑了一周将近,要不要继续买点轻奢的东西,但是感觉不是很适合自己,而且我对产品本身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但是我明白,这些东西能给我带来虚荣,对,就是price tag。
在魔都,我甚至都没想到这个词,这也是我今天才想到的。之前流传,咖啡馆门口的人常见标配是,某某的衣服某某的鞋骑个折叠车在喝咖啡。所有这些都是price tag 不然你进不了那样的圈子,就没有社交带来的资源巴拉巴拉。对于这样明显的陷阱我还是不会掉下去的,最主要是因为自己没必要这样社交吧。但是也意识到自己走进大型商场时会审视自己身上的price。虽然和闺蜜逛街啥的会捯饬一下,是很正常的。但是审视形成的时候,考虑取悦自己之外的光环的时候,在意他人眼光的时候,我想我还是避免不了。
之前讲自己家居,取悦自己的时候我没有谈消费陷阱,被朋友说总买“美丽废物”我也会承认,但是装扮真能产生情绪价值,没有太超过自己承受范围,我都觉得挺好。想要的那种欲望,是物欲的催生,我也没有太苛责自己,但是如果是虚荣,并不是我喜欢的,我还是会努力克制。
个人观点,尊重 大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