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说“舍生而取义者”,在我看来,这些都有道和义的说辞!然而春秋,兴与衰,治与乱,忠与叛,朝纲混乱,群雄并立,兴兵鏖战的时代,死士最多算上“士为知己者死”,大多是为富贵加身、报答知遇之恩,因为“家国天下”那是诸侯和卿大夫们思考的事,作为门客,生命如草芥,就是个打工仔,说白了,就是给钱干活。而恰恰是这种小人物,却撬动了历史的车轮,比如专诸。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后来就将他推荐给了吴国公子光,就这样专诸成了公子光的死士,并替公子光发动政变,用鱼肠剑杀死了吴王僚,使公子光成为吴国君王。再比如豫让、聂政、荆轲也皆如此,只是在历史上多了些人生风骨!皆因那个时代,混乱无纲,正如孟子曰所说: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秦汉时期大力打压养死士的行为,各种死士刺杀的技巧逐渐没落,据载一部分流传到日本,成了忍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