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闹钟,六点就醒了,而昨夜入睡,已凌晨一点。
暑假日子过得随心,涂抹文字尽兴了,一两点睡也是常事,早晨醒来也自然相应推迟。可生物钟真是神奇,松了两个多月的弦,竟能立刻旋紧,不差分毫,这也是老迈的开始吧。
昨夜开始,雨一直下,滴滴答答,彻底浇灭了燥热,却也带来交通的拥堵。七点十分,沉寂了两个月的校门口,又堵得水泄不通,自行车,电瓶车,汽车互不相让,等不及的孩子索性推开车门,冲进雨幕,把家长的惊呼甩在了身后--何其相似的一幕幕,以往只要是雨天就会上演,只是此刻,校园的树木已渐渐泛黄--不管愿不愿意,新的学年,就这么着急忙慌地开始了。
办公室搬到了二号教学楼四楼,这样的“高升”,颇为考验脚力,习惯了一楼二楼,再多走两层,都会让人气喘吁吁。好在四楼只有三个教室,少了嘈杂,且旁边有条露天大走廊,可冬晒太阳夏吹风,居高临下,一切正好尽收眼底。
我的教室跟办公室隔一间教室,再也不用像去年那样我住走廊头,娃住走廊尾,班级管理便利不少,也算是有点儿小小安慰。今天第一天报到,按姓氏临时编班,去教室张望一眼,已到了三分之一的孩子,乖乖坐在座位上,一脸紧张茫然。
好小的个儿!
瞬间,脑海里浮现的,是我八班的娃儿们,一个个与我比肩,甚至需让我仰望,往年这时候,他们一定早早到齐了,正“叽呱叽呱”分享假期见闻呢。见到我,他们会仰着太阳一般的脸庞,送上最最温暖的笑容,只是今天,他们已经奔向了新的校园,开启了新的生活,祝福他们,永远!
我承认,自己是越来越恋旧了,无论是带班还是生活,心越来越柔软,舍不下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人总不能在回忆里止步不前吧?
七点半,规定的报到时间。再次走进教室,带着一脸严肃。即使临时编班,我也是他们三天的老班,“威”还是得立的。教室里基本坐满,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一双双晶亮的眼睛也正打量着我:有人正襟危坐,有人随性闲坐,有人有气无力……一个坐姿,便可看出孩子的脾性,也能大致揣度出孩子两个月假期生活状况。老班当得年数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自可炉火纯青。以往猜中孩子心思时,常有娃一脸惊异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哈哈,无他,见得多了。
于是,先要求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惯养成了,再谈学习。这下,闲话没了,坐姿正了,人一挺起来,便有了精气神,看着也舒服许多。
接下来,便是领书了。唉,若是我八班的孩子在,这哪还要我操心,小男子汉们振臂一呼,呼啦啦全去了,他们负责搬运,女生则负责发放,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可小屁孩们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只能带着他们一起去,那感觉,像带着小鸡的老母鸡。
“啊,这么多书啊!”看着堆成小山的书,有娃惊呼,我心底暗笑,这才刚刚开始。
“老师,我搬不动!”书还没拿,有娃就开始请求。
对不起,没门!搬不动?那就少拿点儿,我这不允许做甩手大仙!
“老师,再放点,我可以的!”也有小男子汉豪气十足,我倒也不忍心让他拿太多。
蚂蚁搬大象,一趟又一趟,四十多个孩子轮番来,一座书山很快便搬到了四楼。其实孩子还是能做事,愿意做事的,只是平日里家中大人舍不得,做事的机会也便生生被剥夺了。人都是有惰性的,时间一长,做惯了甩手掌柜,谁还愿意做事?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不少家长跟我抱怨孩子懒,其实需要反思的还是我们大人吧。
“老师,书怎么发?”回到教室,女孩主动上来问我。刚才我问班上有没有做过小干部的,只有女孩犹犹豫豫举起了手,于是我便让她负责把书本归类,小丫头蛮能干,等我最后上来,她已经指挥其他孩子把书磊得整整齐齐了。
“要发的,你还是帮我指挥,一个人负责一本书,发到每个人座位上。”给女孩布置完任务,我又从班上挑了几个看上去老练些的孩子,给她做帮手。
“老师,我从来没做过!”某大男孩怯生生地搓着手,一脸无奈。
“那就从初中第一天开始学。”我的回答很干脆,再次强调了发书规则,便让五六个孩子放手去做。冷眼旁观下来,孩子真心做得不错,一个个一脸严肃,教室里穿梭,忙而不乱。不大会儿,几十本书和本子,全部发放到位,几乎没有纰漏,此等效率快赶上我初三娃了。心底暗暗为他们点赞,网络时代的孩子,大多见多识广,只要给他们机会去实践,他们大多会灿烂夺目,今年带班,我是不是更可以从旁扶持,大胆放手呢?
值得尝试。
书本发放完,又跟孩子们核对了一遍,以防有人遗漏。第二排一个清瘦的小家伙已经把书本按照大小,类别理得整整齐齐,让人刮目相看。而旁边也有孩子的书堆得乱七八糟,一看就是甩手掌柜。整理文具资料看似小事,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活的条理性。根据观察,成绩优异的孩子,大多资料归类整齐,富有条理性,而东西乱扔一气,丢三落四的孩子,最终往往会为此付出代价。我大大表扬了那个整洁的小男孩,希望所有的孩子向他看齐。很快,大多孩子的书就一摞摞分门别类,齐齐整整了。其实,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给他们好的榜样,他们都有向上之心的,孺子可教也。
看着山一样堆着的书本,很多孩子惊呆了。
“这都是要学的吗?”一个胖乎乎的娃儿瞪大眼睛问。得到我的肯定回答,他的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
“那不要学死人了吗?”听着他的惊叹,我忍不住笑了,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好着呢”。有个娃赶紧验证:“我姐姐高中了,书还要多呢。”一时间,教室里开始叽叽喳喳,有人欢喜有人愁。
看着这帮小屁孩,我没有再说什么。初中三年,进阶高中的必由之路,课业负担繁重,竞争尤为激烈,确实不太好走,唯有坚定的目标,踏实勤勉的态度,百折不挠的毅力傍身,才能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三年后,才能踏进更高学府,去邂逅更好的自己,小屁孩们,现在跟你们说这一切,你们当然不懂。不过,没关系,只要一直在路上,总会有路可寻。
2019年9月1日,新的学年又至,我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