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有的年轻人调侃古诗词?

如何看待现在有的年轻人调侃古诗词?(如图)?

附图中提到的两首诗,一首是《汉乐府·江南》,另外一首就是讹传乾隆所写的《咏雪》,实际上一般认为是郑板桥所作。

这两首诗为什么会被年轻人调侃?

因为诗意浅显、字词看上去粗糙、重复,不同于一般诗歌给人精致的文艺感觉,但是它们在诗歌史上又各有位置。《咏雪》先不说,《江南》可算得上地位尊崇,现阶段小学生的开篇古诗就是这一首,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古诗启蒙,都是从“鱼戏莲叶东西南北”开始的。

正因为观感的平常和地位尊崇的差异,让年轻人普遍对这首诗充满疑问。

须不知任何问题,都不能摆脱历史的时间轴来讨论。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乐府诗。

在文艺作品不丰富的时代,朝廷成立专门的音乐机构,一是号召文人写作,为音乐创作歌词,同时又派出大量采诗官,深入到民间采集民间音乐(歌词)。这种初成规模,入选官方机构,经过朝廷音乐人整理的作品,我们就称之为乐府诗。

这其中有文人作品,也有大量的民间作品——即民歌。

《江南》,就是典型的南方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有年轻朋友会说,这算什么诗歌?根本就不押韵啊。

实际上我们要领会到这首诗的味道,只要想象一下乐团唱歌的情形就能了解。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主体,是一个妙龄少女提着篮子在前面领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莲”、“田”、“间”不押韵吗?押得不知道多好,就算用普通话来唱,都是押韵的。

等这个少女呤唱完之后,后面伴唱的很多女娃就一起开始发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四句确实不押韵,但是并非主唱,只是作为背景音乐一样的存在,我们可以想象那种轻声在背景中发声的感觉吗?

乐府诗不仅是记载吟诵体,各种表演形式也是有记载的。它只不过是把主唱、伴唱的词写到一起去了。

伴唱的衬句在后面清唱,不押韵有什么关系呢?

而音乐散佚之后,一般人都只看文字,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主唱、伴唱的区别(有很多人甚至以为诗就是拿来念的),那当然会产生这不是诗的看法了——因为诗的根本特质就是押韵和节奏感。

所以《江南》不但是诗,而且是一首有层次感的演出曲目。

解决了《江南》的押韵问题,很多人觉得这诗写得太直白,太浅显,像小孩子的作品,配不上诗歌这种艺术皇冠上钻石的称呼。

当然浅白了,你看看《诗经》、《古诗十九首》,除开文言文字词上的理解费力之外,于本身的叙述、情节的安排,文法的修辞哪里有什么曲折高深?

受制于时代文化的发展,一直到魏晋时期,曹植之后,诗歌这种“体小而俗”的徒歌才逐渐开启文辞修饰之路,并在南北朝时期到达高峰,甚至超越内容存在,成为被后世批判的华而不实的“宫体诗”。

曹魏之前,文人的简单天然写法,就是诗歌的正常表达方式,即使是高级文人的辞赋,也只是汉大赋才开始长篇大作。

诗歌这种在西汉初才慢慢从歌词中独立出来,直到晚唐五代诗词分野,才正式成为独立的吟诵体,由词牌取代了其演唱的功能。

《江南》的清新自然,浅白无雕,就是当时代的文艺特色。就好像今天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一样,自然而然会呈现出不同于近代、古代,哪怕是十几年前的剧情和描写方式——这是历史的必然。

而认为这不是诗的人,就是缺乏历史观。

如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现代为标尺,那么古代的什么东西都是不值一提的,何况诗歌这种精神产物。

至于《咏雪》,就是时代发展到诗歌完全成熟之时,文人的调侃作品。这个时代,已经专门有打油诗的分类——其实这首诗,我们说他是打油诗也没什么问题。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一个高雅的诗人,不代表他不会写打油诗。笔墨从上而下的兼容,创作诗歌的随意性,是把握在诗人手中的。好的诗人,从来都是可上可下的,只有不好的诗人,才只能写打油诗,写不出高雅的作品。

咱天天穿阿迪达斯,也不妨碍我今天穿个夹板拖对不?而你看见我穿夹板托,就断定我没素质,是不是有点武断了?

诗歌是一时之间的灵感抒发。这个灵感,可能是庄重的,也可能是诙谐的。

郑板桥在写这首《咏雪》的时候,未必不是一种戏谑的态度。

凭这么一首诗,什么都质疑不了,什么都调侃不了——因为他本来就是在调侃。

总的来说,年轻人对古诗词的调侃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正是这两首诗代表的情形。

一种是对古诗词的不了解,导致用“诗歌是精致的,是不可亵渎的”这种认识去看待古人的创作,这种认识难免狭隘,但是可以理解——毕竟古诗词在今天已经没什么用处,可供年轻人学习深入了解的机会也不多——你看看有几个年轻人懂平仄格律,懂诗词发展史?

没有纵观诗词史的上帝视角,自然会有因为认识狭隘而发表的调侃语言。

第二种情形就是以诗人在不同心态下的作品去管中窥豹,因为诗人有打油诗就否认古诗词的整体水平,这是缺乏诗词阅读广度。

归根结底,是缺乏对诗词的了解,一是历史观深度,二是大局观广度。

因为认识不够而调侃,其实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感兴趣的。

如果调侃都懒得调侃,古诗词才真的离死不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