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读了很多书也记了不少笔记,还为此而盲目地自我感动。但到了需要引用或讨论书中具体内容或观点时,我却记不清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才不得不承认我根本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过书中的内容。如果也像我一样迷失在记笔记的海洋里找不到方向,那么你一定要腾出时间来看看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
本书作者是申克·阿伦斯,一名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教授学生、学者和专业人士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他在研究和实践卢曼的卡片笔记盒时,受益颇丰。
接下来,我来分享书中部分精华内容。
如何制作卡片笔记
简单来说,一切从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开始。顾名思义,闪念笔记是指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需要尽可能地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因为它对收集的信息只起提醒作用,处理完信息后就要丢弃的,所以不用在乎写什么或怎么写。
文献笔记指当你在阅读时,记录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
这类笔记绝不是单纯地摘抄原文,它需要你对引文精挑细选,在真正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精简记录。
当有了闪念笔记或文献笔记后,你需要再次对它们进行深度加工,从而形成永久笔记。在这过程中,你需要仔细阅读它们,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
这类笔记不是为了收集信息,而是为了衍生出自己的想法、论点和讨论,并以一种能永久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永久保存。
最后一类笔记叫做项目笔记,它只跟某个特定项目有关,项目完成后即可扔掉或者再次加工整理后形成永久笔记存档。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特别之处是要给相关笔记添加链接,确保你以后可以从索引页轻松链接到它。
要想让这些笔记实现让知识复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笔记的数量要达到足够量;其次,必须准确地区分这几类笔记,不能混淆。此外,还需要用统一的格式、标准来处理和保存它们。
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一种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
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一次升级,即要意识到要将精力集中在真正的思考上,而不是记录。
让写作变得像呼吸般简单、自然
对于写作的过程,大部分人都存在误解,以为写作就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然后选定写作主题,规划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最后整理记录下来。有趣的是,这些通常都会有一个让步,即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计划,实际却很难顺利开展。
每一项知识性的努力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已有的观念开始的,然后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转化,以此作为后续努力的起点。
真正广泛适用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拿着笔阅读,把思想的过程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我们不会被不可靠的大脑盲目编造的计划所引导,而是被我们的兴趣、好奇心和直觉所引导。
所以,作者建议,写作前不要为一个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而是要看一下卡片,看看哪里已经形成了笔记链,哪里已经建立了想法群;一段时间后,你会积累到足够多的想法来确定一个写作主题。到那时你再把笔记转化成连贯的内容,同时从中得出论点,并想办法完善它,这样初稿就形成了。最后编辑和校对它。
积累属于自己的知识复利就从写下第一张知识卡片开始,从阅读这本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