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玩耍” 开心学习
——《相遇孩子相遇最好的自己》体会7
(2020年7月13日分享第298篇)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今天阅读完《相遇孩子,相遇最好的自己》的第六章,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心,更加鼓舞了我课堂创新的勇气。我在自发探索“二主三自”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坚持“游戏数学、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不是学习数学,而是在玩耍中游戏中“做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只有孩子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的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不只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如果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我教了22年的数学,在备课时,设计人人“做数学”的环节,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教学中,提供人人“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观察、动手和思考。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着最感兴趣的学习科目,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想着你所教的学科,这就是做老师的最大的成功,也终将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考数学,而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做数学”。
例如我上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找到晒干的沙土,用圆锥装满沙土,倒入圆柱里。学生非常开心,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开心的玩。慢慢的有学生开始说话了,有的说三次装满了,有的说三次多装满了,有的说四次装满了。我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慢慢的有学生发现,有的圆锥和圆柱底不相等,有的高不相等,有的是握的紧圆锥和圆柱变形了,最后学生开始合作,互相装沙土,基本认同三次能装满圆柱。我看时机已经成熟,就问大家,几次能装满?有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孩子们把出现的问题都找了出来,一致认为是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课堂目标,学到了新知识。回去的时候,男生主动帮助女生爬上了沙坑,特别感动的是,男女生一起照顾安小雪下坑和上坑,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在这次活动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后,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感受写出来,分享在班级群里,也算是一节很好的作文课吧!
这节课虽然是数学课,但是综合了手工、安全课、写作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自然活动课、责任担当等,这样的数学课还会枯燥无味吗?学生还会厌学吗?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才是最有效的课堂,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是我们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美术
一月份在山西培训时,张教授、鲍校长等项目组的许多教授和老师们带领大家在雪中玩耍,这些六十多岁的专家、教授放下架子,率先趴着雪地里,打滚,匍匐,几个老人并排睡在雪地里,顷刻之间大家互相追逐着、打闹着,开始了疯狂的打雪仗。不管男女,不管老少,顷刻间忘记了年龄 ,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看看六十多岁的郭校长笑得多么开心啊!
我要不顾一切,和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开始了摔跤。这是放下了校长身份,放下了老师身份,放下了成人的臭架子,自然而然的回归到了童年。
我相信这一节课大家都不会忘记。
两位已经退休了的老校长,三亲教育的项目发起人,就是这样带领我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