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就是开始越来越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这是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如今的我,无比赞同这句话。
每个人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无比厉害,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直到后来经历了世事的打磨之后,开始一步步认清自我,承认自己不过也就是一个普通人,每天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上普通的学校,考普通的大学,上普通的班,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
毕业至今三四年的职场生活下来,我还是时刻处于一种焦虑和慌张的状态,我依旧挣扎在职场中。这些内心的恐慌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也只是自己默默把这些想法记录在自己的心里。
也许是因为天生的倔强和好强,我总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女汉子的形象,不会学着去示弱,去展示自己内心柔弱的一面。尤其进入职场之后,这种柔弱就更加不会显现出来。
我记得刚进入职场第一年,因为业务的不熟悉,加之对公司的整个体制和流程还没有一个清晰彻底的熟悉和认识,所以在第一年的年终考核中,我表现的战战兢兢,大脑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集团公司的领导问我问题时,我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一样,迅速在头脑里搜集信息,因为每年集团公司的年终考核都关系着各级领导的利益,所以我在说出每一句话时都要思量好久,到底是该说还是不该说,怎么说才合适,如何才既能得体的回答了集团领导的问题,又能突出显示我们工作做到位了。
一通检查讲话开会下来,我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等到检查完领导走后我才常常舒了口气。那个时候我才慢慢明白了大家所说的职场说话之道,也明白了说话真是一门艺术。
等到第二年再接受检查考核时,我就已经很熟练了,各方面都开始游刃有余了,因为经过第一年的历练,我已经摸索到了其中的技巧,然后我就会在检查来之前,把所有会问到或者会遇到的问题和情况,提前自己就罗列出来,这样再被问到时就不会慌张了。
那一年,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
这种完全掌控的感觉持续了两年之后,在第三年的时候,我开始有点恐慌了。我觉得这样下去我会越来越普通,甚至倒退。年底休假回去的时候,我没事出去跑了一阵求职市场,一阵跑下来之后,内心更加恐慌,觉得自己要完蛋了。因为我突然发现从现在这个公司出来之后,我好像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大公司虽然制度完善,流程清晰,但是分工很明确,每个人都是职责划分很清晰,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很容易被人取代,少了一个人甚者一个部门公司的整体运营都不会受太大影响,所有的一切都能正常运转。
想到这些之后,我就更加体会到:原来自己根本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尤其是在水利建筑行业,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冷静想了想,自己也不过就是一枚普通的基层员工。
明白这点之后,我开始从头梳理自己的一切,我知道我要从此刻开始马上去打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要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这些明确的想法后,我开始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细分确保可量化,可实施,如今这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中稳步进行,我很期待完成所有目标之后的自己。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所要做的可能就是以自己的节奏,稳步向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去一步步靠近,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着去一夜成名或者一夜暴富。
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脚踏实地。
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心态。
毕竟,无论在什么样的岁数里,成长这件事情,都是我们灵魂里一辈子的需要去面对的课题。
就像之前在书上看到的这一段话:
你所谓的天赋,只能让你成为一个普通人。
或许是因为年轻,总觉得自己是唯一不同于这个世界的人。
直到后来才明白,当年自己所谓的天赋,也就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罢了。
这个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它也不会对你额外照顾,有时反而对你更苛刻,因为你没有富人那么多的资源以及人脉,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在有生之年努力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
如此只是为了日后能对自己的普通生活更加有掌控,有了足够的掌控权,你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你才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制定属于自己的rule。
我很赞同达达令在她的新书中说的这段话,要知道,那些属于你内在的强大力量,那些你日夜积累起来的点滴能力,那些你从别人故事里拿过来自己重新组建过的价值观,才是让你对抗这个残酷世界以及内心慌张的力量所在。
也许此生我们都不能成为一个非凡的人,但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这是属于普通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作为普通人对抗这个慌张世界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