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有很多,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的一生》,《把时间当作朋友》等等不一而足,从个人习惯、时间记录、时间分配等管理维度告诉我们时间应该怎么使用。但不管我们用不用,时间都会流逝,这才是我们要管理的时间的重要原因。
《谷歌时间管理课:3个月跃迁高效能人士》一书的作者佐佐木大辅1980年生于东京,2008年加入谷歌公司,2012年创立freee株式会社,他开发的云会计软件freee成为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软件。他写的这本书围绕“3个月”这样一个核心时间段来解释时间如何发生效能,他自己又如何在一个又一个“3个月”时间周期里成功创业。
高效能人士的3个月跃迁
对于作者来说,3个月周期已然成为一条人生法则。依照这条法则,不管在学业还是工作上,集中3个月时限解决一个问题,在这3个月里,集中所有精力,只做一件事情,必出成果。
“3个月“是量变到质变的最小时间单位,也是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能持续的”3分钟热度“。坚持3个月时间,既不会觉得太长而恐惧放弃,也不会太短没有效果。
每3个月取得一个课题的进步,这种螺旋式的上升正是高效能人士能够实现的跃迁,也是我们普通人通过努力能够坚持的。
决定的课题,进行3个月细化
我们总是恐惧长期目标的时间太长而无法坚持。就比如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在五年时间内必须通过六门课程,一想到5年时间就觉得头大,这么长时间肯定很难,肯定很难坚持。
按“3个月”法则,则可以把这个长远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比如一年通过两到三门课程,一年的3个月时间里学透《会计》这门课程,至少尝试3个月,这将会带来“焕然一新的成果”。过了3个月,相当于过了一个坚持的瓶颈期,重新开始调整学习的小目标,坚信并执行自己制定的最佳解决方案,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3个月交不出成果,就等于失败
在开始执行3个月小目标后,理想的状态和现实的处境往往会出现矛盾,此时是以理想先行还是为现实让路?
最优的学习效果需要我做什么和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是不一样的状态,一个偏理想,一个困于现状。
如果每天都能按照计划执行学习当然是一个理想状态,但现实往往是:今天可能和同学有约,明天有个饭局,后天有紧急事务处理,更不用说带着孩子的妈妈们还要时刻分一部分注意力给孩子。这些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很容易就分散我们的热情,对本来应该坚持去做的变得迷茫,没有动力。
如果就这样过了3个月而毫无成果,那么就应该考虑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想做的事很多,时间却很少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很多兴趣爱好,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画画做手账,写字养花,还有日常工作。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感觉怎么都不够用呢?
通过合理安排日程,提高生产效率,是可以创造时间的。
首先避免多个项目同时进行。以为我们同时看书还能听音乐是在节约时间,在学注册会计师的同时又能学习税务师,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有时并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反而容易分散时间,造成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有得到的局面。
其次一旦决定的计划必须贯彻到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渔夫是不可能一直都有鱼吃的。
然后删除不该做的事情。凡是影响当期计划的不必要事件皆可放在“不该做的事项”中,不要被意外情况左右。
最后要回顾自己的日常安排是否合理,就是所谓的复盘。以期之后能更合理的利用时间。
先完成再完美
很多拖延症患者迟迟不开始行动,总觉得没有准备好,这就是完美主义在作怪。或者害怕困难,觉得自己不会。其实这都是自己心里在给自己设置障碍。如果一直局限于想象中的苦难,没有行动,那么就永远不会有结果。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先尝试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不必拘泥于细节。只有先完成才有可能更完美。
一个人的一生并不算长,活到80岁也不到3万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高效使用时间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佐佐木大辅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以3个月为时间周期,从创建课题,确定周期终点,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可预见的结果“,让我们也能在3个月成为一个高效人士,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