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你是否也有意无意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许我们不必非得把人生看成比赛;也许我们要让孩子更加注重的是「把事做好」本身,而不是「比别人强」。
美国尊重个体差异,这往往让人误以为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其实美国的幼儿教育并不像想像的那样,鼓励个人主义和竞争;而是非常鼓励儿童的合作和分享,很少比较孩子。在孩子互相比较的时候,父母和老师都会对孩子进行行为和情绪上的引导,淡化不必要的比较。
吃饭为了获得营养,不用比多少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在幼儿园里,毎个学期都有介绍各个国家或者文化的活动。小朋友从小接受的观念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人有黑头发、金头发、棕头发,这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个体差异,是自己的特点。
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接受: 「我和別人不一样,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我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事事和人比较。」这样就化解了孩子眼中的「好」和「差」,引导他们尊重每个人的特点。
幼儿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和别人比,「我比你快,今天站在第一个当排头」。美国的幼儿教育不鼓励这种没有必要的「竞赛」,相反,老师会淡化幼儿之间的「比」。
有时候孩子吃饭要比多少,老师会说:「你们的胃就好像一个小口袋,每个人的口袋大小不一样。吃饭不是比赛,而是为了让你们得到足够、均衡的营养。如果觉得自己的小口袋装满了,有足够的能量帮你们长大,就可以离开桌子了。不要比谁吃得多谁吃得少。」
小朋友整理东西有时候也会比快慢。老师会说:「整理东西不是比赛,而是让我们的教室显得整洁。来看一看,我们把东西放整齐了没有?」
穿衣为了保暖,无须比快慢
大家可以比较以下两种做法,看哪种做法更合适:
小朋友穿外套等着排队出去玩,老师给穿衣服快慢打分,分数最高的一组先出去玩。表面上,孩子们为了争取先出去玩,快点儿穿衣服排队。但是,时间长了,可能有动作慢的小朋友会被同一组的人埋怨;也有可能有的小朋友偷偷盼着別的组的人穿慢点儿。
另一个老师说,现在天冷,出去玩都要穿外套。如果你已经穿好外套,到老师这里来,老师看着你拉链拉好没,然后你就可以出去玩了。如果你需要帮助,你也可以到老师这里来。穿衣服是为了保暖,不是比赛。
也许有的小朋友会稍微磨赠一下,但是从长期来说,养成了习惯,事情就会越来越顺利。
人生不是比赛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生活、学习、人生不是比赛,吃饭是为了自身成长,整理东西是为了房间整洁。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注重事情本身,注重过程,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人生不是比赛,不需要时时刻刻把孩子放到跑道上和別人比。有些比较根本毫无意义。我们倒是可以传递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保持住自己的长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短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令他持续主动地进步。
❖ 本文转自@爱贝睿学堂,橙子橙味已获得授权;原标题:《别让孩子「比比看谁吃得快」啦》摘自陈忻老师著作《养育的选择》,编辑时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