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适合现代人发泄的新途径

最近我迷上了冥想。如果让我来形容冥想的感觉,我觉得就像喝多了一样。

我在大学一年级沾上了酒精,从此几乎每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它。我仔细思考酒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不爱喝酒,我只爱喝醉。

喝醉是这样一种状态:你知道你没死,但你不用再努力活着了。冥想也能带来同样的状态,但它以一种更加对于身体无害(甚至,也许,我不懂,有益的)行式。

我第一次做冥想,到大概半小时左右时,意识迷离,但身体很舒服。我当时要睡着了,但还有些意识,我跟自己说:哥们,就这么一直睡下去,永远不起来,你愿意吗?

答:好。

尽管对于世界还有诸多放不下的事情,但那时身体舒服的感觉是无法抗拒的。

在某种层面,冥想能以更直接的方法实现科学想要兑现的梦想:人不用再活动,也不会死。

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事业,本就不容易,它的发展速度减缓到今天这样已经无法再为人类充当神话故事了。冥想则不然,冥想就像“吃顿好的”一样,能给你最直接的回馈。

冥想时我想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啊!躺在这里好无聊!

但我随机会想:醒过来就有意思吗?还不是一样无聊。干这干那的,看起来很充实,还不是在装样子?

最后我会踏踏实实的躺在那里。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无聊占了90%,有意思的时间只有10%,大家都一样,但大家都不甘心,所以处心积虑想把有趣的时间变多一点,也许会有效果吧,但那样也很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门旅游,就是换个地方吃饭,睡觉。我觉得这样才算醒悟了,如果你认为旅游,就要每分每秒都和平常不一样。那就好像在生活里,追求每分每秒都有意思。累累累。

说回冥想,它真的是个好东西。它对于这种人尤其有意义——觉得活着很累,但又非常不想死的人。冥想让我对死亡充满信心,即我可以通过冥想而设想这样一种希望:人或许可以真的在死前体验到一种“快乐”?

所以我们是不是不用再担心死亡这件事,死亡不是我们的梦魇,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求一个“好死”,那和我在冥想时体会到的感觉一样,很幸福,比活着的任何一秒都幸福。所以我们要好好保养我们的身体,争取让它在死前的那一秒还很健康。

说回旅游,我今天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到了目的地之后我去跑步,然后回宾馆点外卖,喝酒,看电视。

我看的地方卫视。第一个节目是电话热线,接电话的是当地一个单位的总经理,打电话的人投诉各种问题,这个总经理给予解答。节目很精彩,或许是因为它没有那么强的粉饰能力,你可以看到这个总经理有答不上来的情况,然后旁边的主持人生硬的跟打进电话的人说,时间到了。很可笑,但很真实,或者没什么可笑的,打电话的人认真地问问题,总经理认真地回答,他答不上来也很正常。只是我们习惯了,我们对虚伪有了假性适应,我们觉得在电视上的人应该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和神一样。其实那些人和我一样,他坐在镜头前穿着衬衣,我坐在外卖前穿着大裤衩。

第二个节目是儿童交响乐,难听!每个音都不在调上,但你能听出来是什么曲子。你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努力。那不就和你自己一样吗,那么努力,可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为什么不多听一会呢?

我很感谢地方卫视的节目,因为它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些真实存在的人。这场秀可能比真实的人们还要真实。

全文完


诗:

一路小跑

没有救回来

7月18日那天的

太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