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留下鸟儿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泰戈尔
魅力畅想:(抬头看天低头看海)我100岁啦!满头银发,像一朵蒲公英,满脸皱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心似温润的玉,眼若暖暖的阳。步履蹒跚,人如清风,自在徜徉。活着真美好呀!每一分、每一秒,静静的挽着岁月的手,等到那一天,跳着舞,轻盈的离开……
原生家庭
抬头看天低头看海(以下简称看海):
十年有多久?十年又能做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对于我来说,我用了十年找到了我自己,做回了我自己。
从2004年我的第一次婚姻开始,到2014年我毫不留恋的结束了我的第三次婚姻。在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挣扎,我的心无数次奄奄一息。在一段又一段的亲密关系中我才真正看清了自己,看懂了我的原生家庭。父母互动中的不良模式,情绪上的垃圾,他们不恰当的爱给我带来种种伤害。
婚姻是一面“镜子”,在经历婚姻这段亲密关系的时候,成长经历所受到的创伤,被一一呈现在眼前。和谐背后的纠缠,光鲜背后的创伤。看似完整的我,实则是个分裂的我、碎片式的我。一次次失败的婚姻像炼炉一样,让我浑浑噩噩深陷泥沼。后来,我重生了。
父亲14岁时,爷爷去世了。那时候叔叔不到十岁,姑姑一岁,还有一位裹小脚的奶奶。十几岁的父亲咬牙撑起了整个家庭,帮奶奶养家,照顾弟弟妹妹,后来又有了我们姐妹五个。家庭责任与担当的压力,导致父亲既暴躁又忙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天天干活不着家,随时对我们姐妹、母亲发脾气,指挥我干活。整天阴沉着脸,只有在我考试第一名,或追着他的脚步一溜小跑的奋力推车,又或咬牙把他安排的活干完的时候,父亲的脸色才稍有缓和。我从小在姐姐的屁股后面长大(模仿姐姐的行为),只记得妈妈的怀抱。这种种成长经历,让我只有和女人打交道的经验,对男人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上班的第一年,跟男同事对面讲话还要面红耳赤,至于找什么样的伴侣更是没有任何标准。
我是家里的幺女,母亲四十岁才有了我。哥哥们结了婚,与嫂子们近,嫂子们与母亲不和。母亲年轻的时候是婆婆做主的年代,她看够了婆婆的脸色,等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时代变了,变成儿媳妇当家的时代,婆婆反倒看媳妇的脸色,老实巴交的母亲又开始受媳妇的气。现在想想,那时候母亲和嫂子们上演了全天下的婆媳争斗,一方面可能和嫂子们有关,另一方面自己养大的儿子,眼看着和媳妇儿近,母亲心里肯定不舒服,那些表面的矛盾掩饰了内在的冲突。母亲对嫂子、对哥哥的所有怨言,都无处可说。父亲暴躁,爱发脾气 ,不能体谅母亲的苦处,母亲有碍于家丑不可外扬,不愿意跟邻居们讲,只是在无数个夜晚,对着昏暗的灯光讲给离她最近的小女儿听。当时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对家庭矛盾的无奈和苦恼,因为小小的我根本无力去控制局面。我充满了对哥哥嫂嫂的愤恨。
现在站在另一高度再去看家庭矛盾和纠缠,再来看看母亲的种种痛苦——是一个从脾气暴躁的姥爷和姥姥手里成长出来的女孩的压抑的痛苦;是嫁给一个暴躁的丈夫的女人的痛苦;又是一个眼看着儿媳妇夺去自己两个心爱的儿子的母亲的痛苦。后来两个姐姐又相继出嫁,我又看着母亲在夜晚无奈的哭泣,感叹两个女儿好不容易养大,而现在一年只能见一两面,那时候我总是陪在母亲身边,默默地倾听,陪她流泪,陪她痛哭,陪她难过。曾天真地想,一辈子不嫁人,陪在母亲身边。
母亲笃信天主教,当时为了让母亲高兴,我也信仰了天主教。对母亲的这种痛苦感同身受,又无力解决,动过做修女的想法,一辈子修行,不嫁人。那时候母亲竟然也是支持的,不知道母亲是因为对宗教的狂热?还是潜意识里希望我一辈子忠诚于母亲,不被另一个男人夺走?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敢跟母亲正面讨论自己的婚事,觉得跟母亲讨论这个很不好意思,也会让母亲不高兴。我很想有一个方法,让我和母亲永远不分离。这种想法影响了我的第二次婚姻。(未完待续)
苏颖:人们在成年之后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都来自于幼年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习得。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原生家庭是指父母和未成家及未独立生活的子女组成的家庭。这位父亲的行为方式让女儿在原生家庭的成长中对异性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而且在成长经历中也没有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这让看海在以后的人生中遭遇了三次婚姻的失败。在第一次婚姻中,对方一声“宝贝儿”就能让她为其付出所有,终生厮守。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境遇她都不离不弃,在婚前得知老公患了不治之症的情况下,她依然选择结婚,这就是典型的恋父情结。是因为幼年父爱的缺失造成认知偏差。(未完待续)
作者:抬头看天低头看海&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