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湖的起跑
1
在兰花湖校区,我开始了跑步生活。
第一次到重庆,吸进肺部的热空气让我知道"火炉"重庆,果真名不虚传,虽然已过盛夏,气温依旧很高。刚下火车,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周围有几个"棒棒"裸着上半身,用听不懂的方言问我,手里还不停地比划。坡坡坎坎的路延向远方,毫无自行车的影子,还有很多美女时不时印入眼帘——这就是重庆给我的第一印象。
从录取通知书上得知我学校在五公里。起初天真的我以为从火车站随便走五公里就能到学校,后来才知道"五公里"是一个公交车站,重庆的地名很奇怪,如果不问仔细很容易犯晕。时而和重庆朋友说起这件事,他们总是笑得前仰后翻。后来在重庆待久了,觉得当时的事情确实幼稚,不过这也是一个外地人熟悉重庆的开始,后来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
大学一级就开始跑步,分校区兰花湖并不大,主要是大一新生,这里没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在主校南区操场才有。从校门进来,校园呈左右半区分布,一般学生绕着左半区跑步,因为那边主要是小操场,刚开始我也这样,后面慢慢尝试着跑整个校区。
第一次跑步是在2011年9月21日,有着写日记习惯的我,自然清楚是哪一天。刚开始跑步就是为了打篮球时体力好一些,所以跑步时穿的还是篮球鞋和篮球队服。后来慢慢觉得跑起来好耍,尤其是那种大汗淋漓的感觉。大学给了相对的自由,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下晚自习后都会在左半区跑步。重庆的白天很热,夜晚凉快时会有很多人出来活动,夜生活也因此得名。在校园也不例外,左半区的小操场上有很多坐在一起聊天的同学,当然还有情侣花前月下,只是有些不可思议,刚开学没多久,就有人已经谈起恋爱。
第一次跑步只跑了1公里,绕着左半区跑了两圈半。
跑步三个月后,我才知道原来重庆也有马拉松,这次举办的是第二届。那时马拉松在中国还没有火起来,学生会的干部在寝室楼底下宣传报名信息,根本不用在官网上抽签。我抱着尝试一下的想法报名半程马拉松,那时很担忧,对于一个勉强跑完5公里的人,要他去跑21公里,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报名时,还没等我说出名字,那些学生会的干部已经惊讶,带着半信半疑的眼神问了我很多问题。居然还有人敢报半程,宣传了一个星期才看见第一个敢报的人。大多数人参加的的都是5公里和9公里这两个项目,全程马拉松根本没人过问。也许是在新生校区的缘故,大家之前刚刚经历过高考,平时锻炼的时间也少,参与情况不乐观也就可以理解。
那时,马拉松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赛事的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想到现在每隔两三天就有一场比赛在我国举行。报名后还剩三个月的时间,整天想着半程马拉松,在学校的每天晚上几乎都在跑步,依然是熟悉的篮球鞋和篮球队服。我不会带手机听歌,也不去记录跑了多少米,也不知道配速是个什么概念,起初这些基本知识我根本不清楚,只是知道跑得舒服就行,没有伤到身体就好,跑得累了就停下。
"不在乎成绩,不在乎荣誉,只是单纯的跑步。"没想到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后来越跑越多的马拉松。
刚开始跑步有些羞涩,在兰花湖跑步的人并不多。每次从同学身边跑过,他们总会好奇看着,对跑步热潮的到来还持观望态度。那时体重140,身高168,身上的肌肉也不是很结实,简直是个圆圆鼓鼓的小胖墩,寒假回家前我一直在跑,从1公里跑到3公里,再从3公里跑到5公里。
春节回家,很多山西老乡集体购票,整整一节车厢都洋溢着山西方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学刚开始,身处他乡,身边也只有老乡。就算以前未曾谋面,也会变得特别亲切。大家谈论着自己的想法,那时我谈论的文学比马拉松要多,因为从小一直喜欢文学,也想着在从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上了大学才知道有马拉松这么一回事,也才知道有关马拉松的历史故事。而现在,我不仅喜欢文学,也喜欢马拉松。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文学可以和马拉松很好的结合。你跑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可以充释着文学,化为涓涓流淌的文字。
2
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么远,过年回家给家人带了很多礼物。习惯使然,每次去外省跑马拉松,同样会给家人邮寄当地特产。
来了重庆,才发觉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剩冬夏,因为只有寒暑才能回家。1月份,家乡冬天的温度和重庆相差将近20度。大雪冰封,银妆素裹,大家都躲在室内烤着暖气,只有中午温暖时才出来逛街。父母送我去重庆上大学,那是他们走得最远的一回。在重庆待了一个星期,开学的前两天,在一家东北餐馆吃饭,那是我喝酒最多的一回,和父亲一共喝了两箱啤酒。过马路时摇摇晃晃,妈妈左手搂着我,右手扶着爸爸。后来听妈妈说,在他们准备离开重庆时,爸爸在火车站流下眼泪。想到这里我很是吃惊,这是我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如果我以后送孩子去外省,会不会哭?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或许以后在车站流泪的那个人是我。
从那以后,只要我不在家,每天晚上10点左右都会给妈妈打个电话。喜欢重庆这座城,没有打算回山西,平时多联系家人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家想着与父亲坐在一起喝点酒,被父亲宛然拒绝,也许是那次醉酒,让父亲有所担心。在家习惯帮父母做家务,每天不是洗锅就是做饭,吃完饭就睡觉,因为天气特别冷不适合在室外活动,整天待在屋里,每逢佳节胖三斤再一次实现,只不过这一次胖到了150,不免担心能不能跑完3月17日的半程马拉松。
开学前5天返回学校,捉紧时间甩掉身上的赘肉,只是为了让自己跑起来更轻松。兰花湖的跑步,成了我跑步生活的开始,也是从这里开始,我完成了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同样是在这里,让我明白无论我以后走多远,都会想念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