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周六下午,14点我报名了一个讲座,14:30我报名了小区的亲子活动,14:15大宝有学习力课程。两个报名时我都忘了其他的安排。
周四我在捋周末的安排时,发现了讲座和亲子活动冲突,跟陈先生商议后,他参加小区的亲子活动。到周六上午11点多,我又想起大宝的课程,所以提醒了孩子和陈先生,活动15点再去参加。
我在听课时,14:51物业人员问我到了吗?我估摸着孩子课程要结束了,问陈先生出发没?陈先生说还在上课,小的睡了。我说可以让大宝自己去参加,很快的(之所以说“很快的”,我的顾虑是,小的睡下了他可能不乐意带大的去参加,也担心大宝作业没完成他不想让孩子去。我回想自己小学时候,是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这类活动的,所以觉得孩子很有必要参加、体验一下)。
15:19,大宝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不愿意下楼,他一个人没意思,我在讲座现场,不方便多讲,让他自己做决定。然后看到陈先生发我的微信:几张活动照片、“朋友圈:JoJo亲子季FUN享童趣、50个赞”。
我以为参加前要集赞,可不记得报名时有此要求。猜测是参加完以后要集赞,可参加完以后集赞又是为什么呢?所以问陈先生“参加完要集赞对吗?”他没回我。
如果有集赞要求,他也是可以做的,可能陈先生再一次觉得他的微信号中都是工作相关人员,不方便。也或许他觉得这个活动是我报名的,所以得我来。他本身可能也对于我告诉他“他需要二选一参加一个事情”的时候有所抵触,认为这又是我推给他的事情。
其实我的微信也基本都是工作相关人员,而每个人除了工作还有日常生活,这样的集赞很正常。而且活动我是给孩子报的,不是给我自己报。同时现场讲座老师满满的干货,错过任何一句话我都觉得很可惜,所以让自己马上回到现场聆听。后来看到陈先生发的孩子在排队参加活动的照片。
讲座结束,老师还进行了现场答疑,我一直听到将近17点。回家看到满桌摆着的中午剩饭菜,我吃完、收拾。
晚上大宝问集赞了吗?说物业有送水果。我才知道集赞的原因。我马上发圈,集满发给物业。物业人员说活动已经结束了,礼物只有10份,先集先得。
我觉得有些遗憾,有点满腔热情被熄灭的感觉。陈先生下午如果说明白,我下午就赶紧做了。
我把集满截图发陈先生,说:你没告诉我有时间限制。他说活动结束不就好了吗?这是常识。
第二次看到陈先生告诉我“这是常识”,而在他那里的常识,我的确不知道。我可以回“嗯,我的确很无知”,而我不认为这是常识,这是他没有把信息给我提供清楚,所以没发信息。回家跟他再说一次,他说他刚才说了两遍东西已经没有了。而我的确没有听到。
洗漱后,陈先生发来一段“快乐教育无用论”。他想跟我表达什么呢?是认为我对孩子在使用快乐教育法吗?什么是快乐教育法?我问:嗯。这篇文章你想让我看到的点是什么呢?
他没回。
写日志时,想想表达清楚一点,说:我没有了解过快乐教育的定义,也不知道它是如何操作的。你发我这篇文章,是想说我对哪个孩子在进行快乐教育吗?
陈先生发的集赞、快乐教育的信息,他的不回应、“常识”,让我感受到他懒得跟我多说一句话的态度、感受到他对我的嗤之以鼻。这样的解读让我感觉压抑。
我知道我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既然感到压抑想要逃离,我也不害怕物理隔离,那我也可以选择精神隔离。别人如何想他不想说,我猜得也心累。而为了大家轻松点,我选择将我的想法感受暴露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