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学骑自行车时的情景吗?
我是什么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我已记不清了,依稀记得我在学骑车的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我觉得挺有意思,故说与你听听。
001妈妈会在后边用手扶着
那时候年纪尚小,我平衡感不是特别好,所以,伴随着骑车时左脚蹬一下,车身会自觉向左倾斜,这时来自妈妈的助力让我不仅不能很好的把控平衡,还额外增添了一些负担,几次之后,我干脆说,没事,我自己来吧。
002借助下坡尝试利用惯性
我家门口有一个大概60°左右的下坡,车子要是从坡顶骑下去,那速度别提多快,多刺激了。可那是针对会骑车的人来说,对于还不会骑车的我想借坡的势给车子带来前进的惯性,以为这样就不容易到倒了,就会快点学会骑车了。
结果是,脸上一块块的伤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可见这样也行不通。
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
能力不够,势越大,伤害越大。势虽好,可以提供助力,但一定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能低估风险的危害,要从源头杜绝这样的侥幸心理,可让自己避免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003向会骑车的人请教
有次练车的时候,亲戚骑车从身边路过,我就去请教该如何学会骑车。亲戚在教我骑车的时候骑的是带横梁的自行车。只见他轻松的摆着一些比较夸张的动作示意我就应该那样骑车,可对我来说似乎没什么指导意义。
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当他熟悉了一件事情时,就会感觉那件事很简单,而对还没掌握技巧的我来说,这难于登天。
004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一天,我找我哥学骑车,那时候他已经会了,我寻思跟着学习一下。
碰巧,那天他没在家,我有些失落,不过,我可不想空手而回。我试着用双手扶稳车把,左脚踩在脚踏板上,右脚一次次的垫地,让车子往前滑动,一下,两下,三下,我下意识把右脚蹬在右踏板上,左一下,右一下,这次车不仅没有倒还往前跑了好远。
“我会骑车了!我会骑车了!”我有些激动。
于是,我将车子停下来,又重复试了几次,都和刚才一样,一切顺利。
“我真的学会骑车了。”我把这个消息赶紧和爸妈说了一下,这下好了,等上学的时候,我就可以骑车去了。
成长就是这样,一旦你掌握了新的技能或者认知等等,你就成了全新版本了,之后的一切问题都将有新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成长的重要意义。
005出发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自行车跟后来的汽车一样,它们成为了很多人脚的延伸,让同样的路程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去到达,效率大大提高。所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这个道理。
效率提高固然好,那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我想到的是,一辆车子拿过来,先排除安全隐患,尤其需要看一下刹车好不好使,就是能出发,更要能停止,不然,跑的越快,人越危险。
我喜欢将事情用思维角度去看待,那刹车是什么思维呢?我的理解从两方面:一是意外情况下的紧急制动,即想停就得立马停下来;二是起调节作用,缓慢的调节车速以满足自己的阶段性车速需求。
现实生活中,在车辆需要紧急制动的时候,除个别以制动性能著称的汽车品牌之外,其他品牌的车通常不容易很快停下来,这样的危害很大。所以,个人觉得将“刹车”看做是一种风险意识理解也许更合适一些,在路上让车速慢一些,给自己的反应留有余地,也给别人的反应(我的不可控)留出余地,其他的就是天意了。
#小插曲
会骑车之后,我偶尔会玩一个小游戏,就是沿着马路上的实线走,看如何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实线上。
结论是,你越是盯着脚底下的一亩三分地车轮越是一次又一次跑到外边来,反之,当你始终盯着前方不远处的实线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左右晃动调整车把,让小偏差自动修正,最终,这样的效果反而会更好。
紧盯前方的实线就像是紧握住车把,只要这里没有大错,其实小错都会被时间慢慢修复。所以,对于小偏差不用太担心,同时,你也看到了有一个确定好的目标——那根实线,是很重要的。
#小挑战
以上是我的学骑车经历,很坎坷,庆幸结果是好的。
现在如果你要教会自己的孩子骑自行车,你会怎么做呢?可以试一试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