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简友的作品《爆米花的胖哥》,不禁感慨,是啊,爆米花,是我们60后这代人记忆中抹不去的情结。
记忆中第一次吃爆米花,是在75年左右,我还没上小学。姐姐和邻居学炒爆米花,好像是玉米粒和砂子一起在大铁锅里炒,具体是怎么操作我不记得了。炒出来的爆米花,确切的说,应该是炒玉米粒,有三分之一的玉米粒确实有开口,但还是有些硬,我们姊妹4个很兴奋,毕竟那个年代,对于我们生活在完达山林区的孩子,可以说几乎没有零食。
八十年代初,我家搬到林业局局部所在的镇上,看到有爆米花的,就是那种手摇的钢制容器,在煤炉子上烤,到时间后打开容器,嘭的一声响,爆米花就顺着管子出来了。那个师傅可以爆玉米、大米、黄豆。起初,是自己拿原料,师傅只收加工费,因为那时买粮食需要粮票。那时爆米花是奢侈品,粮食定量供应,每月供应的粮食够吃就不错了,哪有闲粮去爆米花。逢年过节,爆一锅米花,我们姊妹兴奋不已,不过每人尝尝而已,大多数用来招待客人。
到了九十年代,粮食供应不那么紧张,师傅包工包料,到那直接付钱就行了。那时我已参加工作了,我们单位宿舍楼下就有爆米花的。爆米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茶余饭后的休闲食品。想吃就买,再也不是稀罕物了。
不知何时,爆米花淡出我的视野。再次买爆米花,是在1999年,记得女儿2岁多,指着路边的爆米花,要,而且要大米花,只好爆了一锅,拎着一大袋米花回家。当时叮嘱女儿千万不能把米花塞鼻孔里啊,结果我一转身,人家就把米花塞到鼻孔里了。还好,我给抠出来了,害得我虚惊一场。
现在路边几乎没有爆米花的。去年小区外面来了一个摇爆米花机的师傅,不过人家调整产品结构,改成爆栗子。
吃不到现爆的米花了。现在的爆米花,本质上不是爆出来的,不知是什么工艺原理,而且没有原味,要么是奶油味,要么是巧克力味。身价也高了,在我们这个小城,基本上是20~30元一杯,顶多2两,峰回路转,又成了奢侈品。买一杯爆米花,已是小事一桩,但我却没有欲望,因为它已不是我记忆中的爆米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