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发飘飘,的确散发着难以抵挡的独特神韵,自古即为女子增美添色。对头发的称谓也充满了诗意:秀发、青丝、云鬓、青黛、乌丝……
谈头发,不能缺了中华第一美人杨贵妃。想当年杨贵妃被逐出宫时,痛哭流涕,万箭穿心,一怒目一咬牙再一跺脚之后,就亲手铰下一绺头发,托人交给唐明皇,对其“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李隆基怎能受得了这个,一看见杨玉环的青丝,鼻子一酸,眼泪一下,心就立刻软了,怨气顷刻烟消云散,连忙让高力士将之接回宫,从此“宠待益深”。
重视头发的女人,数慈禧太后最甚。她对于头发几乎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在稀少或者近乎秃项的头上,要做出千姿百态的花样,身边的宫女、太监们每天诚惶诚恐。功夫不负有心人,聪明过人的太监李莲英,心灵手巧,十分心细,每天轮流用不同质地的梳子为太后一日三梳头,细梳、勤梳、精梳,交替进行。能够做到一个月内,发型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最重要的是善于揣磨慈禧心理,他边给太后梳头,边讲笑话。慈禧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即使掉了几根头发,李莲英也能悄悄装入袖筒,弄得神鬼不知。就凭这手绝活,小李子脱颖而出、飞黄腾达。
据说孔子去见老子,一进门,他就傻住了。只看到一个老人在那里晾头发,眼睛似闭未闭,脸上似笑不笑,神情似睡不睡。风吹,叶子动,打在他的脸上,不动声色;蝴蝶翩翩飞过,声色不动。孔子说,哎!好像一株枯木,灵魂出窍啊!老子那种风度,那种风采,深深地打动了孔子的心。老子终于把头发晾完了,孔子就问:“先生,我要请教个问题,刚才我看你晾头发,分明看到你灵魂出窍,好似枯木一株,站立在庭院当中,请问先生干什么去了?”老子说:“哎呀,你观察得很仔细,我确实是灵魂出窍,我进行精神漫游了。”孔子当时非常的激动啊——今天自己终于遇到高手、高人了,老子就是人生的高境界!孔子见到老子以后,三天都木呆呆的,一句话都不说。三天以后,孔子终于讲话:“老子就是人中之龙,见首不见尾,不知道他怎么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的”。想来可笑,记得幼年看到这个典故,不但没有没有什么感悟,只觉得目瞪口呆,毛骨悚然,吓得晚上再也不敢一个人单独睡觉。
春秋时期,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并画了人像,挂在各地城门口。伍子胥白天躲藏,夜晚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因为官吏盘查得紧,伍子胥一连几宿睡不着觉,愁白了头发,竟使守关役卒辨认不出,侥幸逃脱,真是典型的坏事变好事。
头发的妙用,在一代奸雄曹操那儿得到充分体现。曹操讨伐张绣,正值麦熟季节,乃颁布军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岂料他自己的坐骑却踩坏一大片麦田。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曹操闹着自杀,被劝阻后,来了一个“割发权代首”。这在当时可不算“作秀”,而是相当严肃的自我惩罚。
头发不仅被政治家所用,也为读书人所用。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喜悦,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一概拿头发说事儿。“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缘于心情,女人便没有心思再修饰自己,首当其冲者便是头发。李白更将头发的写意发挥到极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连这位放荡不羁的诗仙,也借三千烦恼丝倾洒愁绪。老苏“尘满面,鬓如霜”时,回忆起死去十年的老婆来,还是一片深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的男人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后,魂牵梦绕妻子的动作仍是“正梳妆”,真是“不思量,自难忘”,一缕青丝惹得他老人家“无处话凄凉”。面对安史之乱,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才四十多岁,就头发稀疏,甚至连簪子都插不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成语中有关头发的不少,什么“鹤发童颜”、“怒发冲冠”、“毛骨悚然”、“令人发指”、“披头散发”、“千钧一发”等语。喜悦、愤怒、哀伤、无奈、激动——全从一缕青丝中浮现。在古代,头发常常被作为爱情的信物,原配夫妻叫“结发”,说是古时男女在洞房花烛夜时,各自剪下一绺自己的头发,互相缠绕在一起,期盼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圆满。
遁入空门要剃度,说是剪掉慧根,剪掉头发,预示着与尘世间的一切都再无瓜葛了,谓之曰:“六根清净”。
秃顶男人总是留一缕可笑的长发,欲盖弥彰地耷拉在寸草不长的头顶上,但是“热闹的大街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据说秃顶的男人有幽默感,葛优能被观众喜爱,少不了光头的功劳。而艺术家们率先改变自己的头发,扎一把“刷子”成了他们头上独特的一种景观。通过对身体的改造,长发变成了前卫艺术的标志,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这些行为在普通的观众看来实在难以理解。
刚上小学那会儿,老师最常讲的就是“头悬梁”的故事:西汉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经常通宵熬夜,为防止瞌睡虫来袭,就干脆将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这样,每当要打盹头往下垂时,就被绳子拉住,发根处顿时疼痛起来,睡意顿消,又可打起精神读书了。还有什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等等。想来大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能对孩子有所启发,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们在书中没有发现黄金屋,也没有发现颜如玉,只是凭空对读书更增加出一份恐惧:读书原来如此可怕和痛苦啊!
现代女子似乎空前地在乎头发,今天染,明天烫,后天拉直,咋着都不满意。不满意便折腾,越折腾越不满意,越不满意越折腾,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思来想去,这头发还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烦恼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