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不可能三角,是在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学习时,当时我基本无感。
不可能三角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资本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可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牺牲汇率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比如巴西,加拿大等国;如果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须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比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果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必须放弃资本政策的独立性,比如阿根廷。
再见不可能三角,那是半年后,拜读施展老师的巨著《枢纽》时,当时我愕然了。
《枢纽》中,施展老师引用罗德里克的观点,对国家、经济和政治三者进行了论述,“我们不能在拥有超级全球化的同时,拥有民主制度和国家自主权,我们最多能在三者中取其二。如果我们想要超级全球化和民主制度,我们就要放弃国家主权;如果我们想要保住国家主权,也要超级全球化,我们就必须放弃民主制度;如果我们想要将民主制度和国家主权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要和超级全球化说再见。”
施展老师将不可能三角的三条边,归结为三种要素,内部秩序、外部秩序、内外关系。内部秩序的基础是国家政治结构,外部秩序的基础是世界市场,内外关系则呈现为政治行为的经济效应。国家与世界市场天然的不一致,人们对这三种要素只能同时选择其中两个,另一个只能听任其发展。施展老师告诫人们,想要打造三个要素的努力,不是理性的勇气,而是意识形态的狂妄。
自此,不可能三角的种子落在了我的脑子中,时而萌发,终于忍不住,静下心,细细品味,应用于解释世间百态时,我震惊了。
让我们站起身,拉高维度,俯瞰我们自己,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自身、环境和舆论,也就是内因、外因和评价三种体系的约束。
内因可分为职业化和本能化,在此重点谈论本能化,内因的满足,就是本能层面的自我愉悦、自我实现。外因就是我们所处的周遭环境,外因的融洽和接纳,表现为我们对环境的最大适应。评价就是社会舆论的各种声音,而良性评价就是社会主流对个体的接纳和褒扬。
按不可能三角,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环境适应和良性评价,不可能同时全部实现,能且最多两项能满足。由此推论,结论无非三种,第一种是,自我实现且得到了社会的良性评价,但与环境却格格不入,这类人的代表就是创新家,革命家,例子比比皆是。第二种是,适应环境且得到了社会主流的广泛赞誉,自我内心必将充满不悦和苦闷,这类人代表就是,各级各层面评选出的杰出人物、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第三种,个人自我满足且适应环境,但被社会主流否认和不耻,这类人代表是层出不尽的贪官污吏和腐败分子。
看清、看透、看懂不可能三角,就会理解选择和放弃,从而变得从容和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