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上映当天就去电影院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基本都往往不是那么的如人意。当时想的是无论电影拍得如何,都一定要去捧场,毕竟是根据偶像作品改编,至少得去支持偶像。在这个小镇的电影院,还是工作日的时候上映,当天的观影人数真的可以说是一般,最后看完整部电影,非常满意,庆幸没有错过。
还是在去年就有关注到小说改编电影的消息,那个时候觉得要等到上映还有好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回过头看也不过一段时间。本来计划看完电影就写一篇影评的,归根到底拖延症发作,到现在才开始写。
电影上映前对于周冬雨饰演七月大多数的人并不是那么认同的,可能和她以往塑造的角色的固定形象有关,一是与以往角色差异太大,二是对于其演技程度的认可。三是周冬雨自身形象与角色形象的差异。
虽然现在看起来有马后炮的嫌疑,可是不得不说,周冬雨其实是七月最适合的人选。根据原著小说作者一向的偏好,所以女主角的描写都是体型瘦、小,皮肤苍白。基本都是叛逆时期的少女,符合这个年龄段,现阶段 周冬雨的确是不二人选。
马思纯饰演安生,符合安生乖巧的样子,只是觉得少了些许的少女感,稳重的感觉太过。每当安生对着七月撒娇的时候都觉得马上要出戏了,好在被马思纯的演技给拉回来了。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现在看来特别的恶俗,渣男周旋于两个女孩之间,两个女孩是闺蜜还为了他撕了起来。现在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在天涯八卦都没有人能提起兴趣。可是这个故事是写在十多年前,在那个时候应该算是特立独行,小说应该说是一代80后的青春记忆。在改编成电影难度不是一点点。故事情节落了俗套,原著对于故事的情节描写基本是没有。一个人心里一个哈姆雷特,要想展示一个大众主流能接受的电影难,可是导演做到了。
电影延续了小说的风格,只是描述,而且插入大段原著小说里面的句子,即给原著小说迷亲切代入感又真切表达了原著小说的思想。
安生、七月先后喜欢上家明。她们能成为要好的朋友,都喜欢家明,其实不难理解。三个人其实都在一开始就清楚的知道这种状况,他们面临选择,七月选择了安生,安生选择了家明,家明选择了他自己。家明没有能清楚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也无法从一而终,在七月、安生之间游离。
电影的三种结局,其实一直没能改变这种选择,七月为了安生没有告诉家明安生难产而死的消息,一直在编织各种不同版本的安生的下落,一个被识破就编织另一个。家明是幸福的,虽然无法看清真相,至少不用面对真相的残酷。七月抚养着安生的孩子长大,也是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