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8日
文/湖畔书苑 付正霞
红岩英烈--蓝蒂裕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示儿》蓝蒂裕
1949年的10月,渣滓洞集中营内的阴森可怖被欢欣鼓舞冲淡。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狱中的同志们扯下红花被面,将黄色的草纸刻成五颗五角星,用剩饭粒把星星粘到了红绸被面上,做了一面想象中的五星红旗。那一双双受尽折磨却仍旧不失光芒的眼睛心照不宣的传递着同样的激动——革命将要迎来最后的胜利!
蓝蒂裕的心情同所有身在炼狱的同志们一样,漫漫长夜都化作了等待,狂风的呜咽盖不住墙外五星红旗猎猎声响,阴暗狭小的牢笼锁不住自由的灵魂,起伏澎湃的心潮仿佛一步步台阶在这高墙牢笼之下隐秘地、有力地拔地而起。革命道路充满艰难,回望他走过的路,都是“子弹穿身身方贵,血染红旗旗更红”的视死如归。他早年因祖国山河沦陷,痛彻骨髓,在回龙任教时就自发带领学生进行抗日宣传,后来思想进步,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江北工作时因公开宣读《新华日报》被捕,但他当晚就机智地越狱脱险。蓝蒂裕有着诗人般的情思,但又有着革命者对个人情感的节制,他对爱人说:“于革命一切要听党安排,儿女情长了,英雄气就短了。党叫三更行,切莫挨到五更启行。”夫妇二人互相提醒勉励,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舍生忘死。
翻开《红岩》,能看到“蓝胡子”的事迹,哪怕身陷囹圄,“蓝胡子”也总是有高涨的革命热情,灭不尽的斗争意志,“子弹穿身身方贵,血染红旗旗更红”,这句在狱中广为流传的诗句就出自于他之手。“蓝胡子”的原型就是蓝蒂裕,而蓝蒂裕却比书中的“蓝胡子”更教人体会到血肉之躯能为信仰做到的极限。蓝蒂裕是个公认的“硬茬”,无论经历多少酷刑都不能逼迫他吐露任何信息,他的回答只有一个:我是共产党员!敌人把蓝蒂裕年迈的母亲带到了牢房,当着她的面,对他严刑拷打,他却咬紧牙关,安慰自己的母亲说:“我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为了天下劳苦人民的解放才坐牢的。就是为此而死,我也值得。”
“严刑拷打”四个字似乎将他所受的苦难轻描淡写的概括了,但今天陈列在渣滓洞、白公馆等所有纪念馆内浸血的刑具才是这四个字应有的份量。而他母亲也正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一个看见孩子受刑痛不欲生的母亲。正如电影《风声》里,顾晓梦的遗言所述:“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得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而灵魂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顾晓梦和蓝蒂裕,他们对待家人同样的无情,只是因为心中那份“民族危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万一”的崇高精神和信仰。
1949年10月27日晚,特务通知了蓝蒂裕第二天转移的消息,他清楚自己迎来了最后的时刻。天快要亮了,胜利就在眼前,他却不得不与同志们和亲人们永别。他此刻的心情我不得而知,但一定充溢着遗憾和无畏。他想活着,想亲眼见到重获新生的人民和祖国,但为了革命他亦能慷慨赴死,在黎明曙光到来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守理想和初心,抵达使命的终点。他生要为革命生,死要为革命而死。
灯光昏暗,他在废旧的烟盒上写下了绝笔辞,一封留给儿子蓝耕荒的家书。生命最后的时刻,蓝蒂裕希望儿子替自己去看看重获新生的神州大地,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要用把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真正的先驱,为了新的年代,用生命跨过星河与大海,无畏如同尘埃。纵使他们的躯干长埋地下,但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那些为了国家、自由、民族所奋斗的人,会被深深记住。他们的精神,永不凋零!
蓝蒂裕对祖国未来遍地荆棘已除,满街狼犬消散,人人都投身祖国事业的美好愿景已经实现。正如蓝耕荒在写给父亲的诗中所说:今天的祖国啊,地更绿,天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