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翻译】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是一般民众,少有此德也久了。”
【解读】
中庸:孔子学说的一种最高道德标准。中,折中,调和,无过之也无不及。庸,平常,普通。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筹之一,但在《论语》中,却仅此一处提及。
但孔子称“中庸”为至德,可见他对这一思想的重视。
关于中庸之道,有一个误解是,大家认为做事情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比如考试满分100分的话,考个60分就行了,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适宜舒适的、极致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一个人做任何事,一出手就合适,就叫中庸。
孔子甚至认为自己都做不到中庸,他说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谁能够真正达到中庸。
中庸属于哲学范畴,也是道德行为的高度适度状态,是最高的德行。
宋儒说,不偏不倚,选择行为之恰到好处,谓之中;就日常生活之长期坚持,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墙头草,不是差不多就行了的敷衍。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最合适的状态。
中庸这件事儿太难了,因为太复杂,要想把每件事情都做的恰到好处,需要思考、探讨、切磋。所以很多人总是希望能有一个极端的、简单粗暴的答案。很多人的是非观,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而中庸是一种高度和谐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却是人们所应当追求的。
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