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茶山。《服务设计微日记》一书,终于要正式出版了。借此机会,茶山想特别感谢那些支持茶山的小伙伴们,没有你们的关注和鼓励,茶山没有勇气和动力完成这本书。在此,应小伙伴们的要求,茶山特别和大家分享《服务设计微日记》的创作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茶山的所感、所想、所得及所失。
创作之前
茶山2013年回国后,发现国内几乎找不到跟服务设计相关的图书,在网上也几乎找不到相关的论文及研究;甚至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什么是服务设计,服务设计能做什么,很多人认为服务设计就是用户体验,只是一个新的概念罢了。2014年9月,茶山加入阿里巴巴,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那时我告诉自己:“要用做事业的心态,去踏实的工作“。同时,茶山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分享服务设计。
创作之初
2014年10月,微信公众账号“服务设计茶山”第一期上线。茶山每天坚持创作一篇微日记,并分享60秒的语音。为了让语音达到最好的效果,茶山更换了很多录音的设备,对语音的音质和语速等,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为的就是让听众,能够获得最好的体验。UXPA国际用户体验大会的记者,曾经采访茶山,为什么采用语音的方式?茶山觉得,从分享方式而言,“语音”可以释放人们“低头”的阅读习惯;从分享的初衷而言,茶山希望通过真实的语音,传递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心声。
茶山每天总结经验、阅读书籍、搜集资料、整理思路、编辑文字,录制语音...短短的一篇微日记,却需要60多分钟去准备。慢慢的,茶山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承载,越分享越感到自己的匮乏,迷茫过,徘徊过,但坚持着。
创作中的痛苦及快乐
在阿里巴巴,既要保证工作,又要坚持创作,茶山只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碎片的时间,例如,在出差的火车或是飞机上;周末在自家的阳台或是咖啡厅。同时,随时随地的整理思路,例如,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如果有了好的想法,我也会随时记下来;在健身房运动期间,也会随时的整理;当然,茶山也不会放过在洗手间的时间。
记得2015年8月,茶山作为服务设计专家主持人,去北京参加IXDC。回来的时候,飞机晚点,在机场呆了整整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当时为了保证创作,凌晨在候机大厅的椅子上,写下了关于飞机场的体验的微日记。其实,茶山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说,当初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来折腾自己...但当我收到小伙伴们给茶山的一次次留言的瞬间,一切的累都不算什么了。
就这样,茶山傻傻的坚持着,不知不觉,已经写下了10几万字。很多国内外的小伙伴也开始给茶山留言,也收到了很多著名公司的邀请,希望和茶山交流服务设计。茶山慢慢的意识到,分享服务设计,不再单单是个人的兴趣或是研究方向,而更是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渐渐的,茶山发现,让人勇敢和自信的,不是学识、阅历或是经验,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所得、所失
可能很多人会想,阿里巴巴的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写书呢?的确,茶山在创作的初期,并没有把握好本职工作和创作之间的平衡。同时,10几年的海外经历和文化差异,以及国内外做事和沟通方式的差异性,加上自己不希望“辩解”的性格,茶山曾被人误解过,也让茶山经历了很多工作上的教训。但也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让茶山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了工作中去。因此,特别感谢那些曾经帮助和引导过茶山的前辈和朋友们,是你们给茶山上了最宝贵的一课。
经历了创作的痛苦和喜悦,经历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经历了朋友的信任和鼓励...茶山告诫自己,不能辜负身边的每个人和每件事情,时刻抱着感恩的心,脚踏实地。
不忘初心
通过一篇篇的微日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山的公众账号,其中,包括了服务设计的实践者、专家;著名公司的CEO、设计总监、创始人、产品经理、设计师;也包括了很多服务设计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及研究生;甚至包括了很多国外的服务设计专业出身的学者、实践者等等。现在,"服务设计茶山"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服务设计公众账号。
茶山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一起协力把服务设计这个平台搭建的更加完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什么是服务设计,服务设计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茶山相信,“国民对于服务的理解,决定了国民将获得什么样的服务”。茶山将一直为那个目标努力下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g4MTUyNg==&mid=400978074&idx=1&sn=6ec3c196a386c87cc4f667a8343bd229&scene=18#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