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大东北感悟ABC||由“逐水而居”到“逐路而市”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路径。

畅游大东北感悟ABC

张范津

7月9日至17日我们一行10人进行了一次筹划已久的黑、蒙、辽三省大环游。大家分头从邢台、天津出发,经哈尔滨市、漠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尔山市、沈阳市。一路走来,饱览了城市的繁华,体验了乡村的清幽,在碧水蓝天下、蒙蒙细雨中欣赏了青山秀水的隽美、草原林海的连绵、湿地泡泽的深沉,眼界大开,感悟颇丰。

感悟之三:由“逐水而居”到“逐路而市”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路径。“逐水而居”“逐路而市”是人类选择居住地的两个重要阶段。水是生命之源,所以古人总是选择水源丰富的地方定居。而随着生产力逐渐进步,找水、取水已由难变易,于是“逐路而市”又成了发展建设的新选择。

在近现代,因为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铁路的出现,而对现有城市格局重新洗牌的事例屡见不鲜,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地方因为铁路而迅速发展起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有的竟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在这众多城市中,哈尔滨和满洲里堪称其典型代表,他们皆因中东铁路而兴。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是一百多年前沙俄帝国在我国东北三省建造的。于1897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1898年8月正式开始施工,1903年贯通。此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至绥芬河,后又修建了由哈尔滨往南至大连、旅顺的支线。

铁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向哈尔滨一带的流动和聚集,众多外地移民的到来并定居,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从此东北诞生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哈尔滨。至20世纪初,哈尔滨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从而奠定了当年哈尔滨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的地位。

此时从沙俄进入我国东北地区首站的满洲里也繁盛起来。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还一度成为了我党与共产国际联络的红色通道。如今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因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而被誉为“东亚之窗”。

这些“火车拉来的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程,也证明了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2025年7月29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