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完《飞驰人生》个人影评,一个朋友发来消息说:“你怎么又开始发了?白天忙了一天没时间看手机,好不容易等下班吃完饭,一拿出手机就跳出你的文章…
你到底想干嘛?不知道你写的东西跟S一样吗?看一眼我恶心的三天都吃不下饭,有没有点自知之明?
对此我很抱歉,所以今天主要就说说这个事。
如同第一句,完全就是求生欲。
Ⅰ
我不想做猴子啊
明知不好还做只是因为恐惧。
我发的东西哪能算文章,最多也就属于记记流水账,发发牢骚,防止防止少年痴呆。
所以这位兄台的愤怒我还是很惭愧的,毕竟出租车的确是没有面包车拉货多啊。
而我却实写的不算什么能见人的文章,个人的记录和表达是主要作用,反正也没几个人关注我。
而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科学家有个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然后在笼子的顶部挂一根香蕉,猴子嘛,看见香蕉出于本能就要去拿。
但是呢,每当有一只猴子伸手去摘香蕉的时候,所有的猴子都会被用冷水泼,如此在5只猴子都反复试过几次后,再也没有猴子试图去摘香蕉了,接着科学家取出其中一只,然后换1只新的没有上述经历的猴子进去。
新猴子看见香蕉自然出于本能前去摘,结果它还没有碰到,就遭到了其余几只猴子的猛烈殴打,再试了几次挨打几次之后就再也不敢了,虽然它可能有点莫名其妙。
接下里科学家又把之前四只中的一只猴子拿出来,换一只新的进去,与之前一模一样,当新猴子出于本能去摘香蕉的时候,立刻遭到了其余四只猴子的猛烈殴打,而在它之前进来的那只出于报复打的最狠。
紧接着一只又一只,直到把剩下的猴子全部换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五只猴子从来没有经历过被冷水泼,但是却没有一个猴子在敢去动香蕉。
这个故事从某种角度可以有效的说明有些传统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有时候所谓的经验是多么的不靠谱。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种恐怖,我快要变成猴子了,毕竟不是每一只猴子都是齐天大圣。
Ⅱ
人就比猴强一点
当初与很多人一起听到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猴子真好笑,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在我脑中只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回荡:“要是换做人会怎么样?”很显然,如果是人的话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肖申克18年时间连戒备森严的监狱都能挖出去,何况小小的香蕉。
如果猴子会交流与记录,那么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好像比起猴子,人们也就多了一个语言交流,一个文字记录啊,而这两项技能我似乎从学校离开的时候就已经还给了老师,也还给了课本。
我不想做猴子,所以我尝试记录,试着练习把事说明白,把自己的感受清楚的表达出来,让别人可以听懂。
一个人如果有想法和情绪要表达出来,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写的字别人看不明白,我想说对于个体而言与猴子有什么区别?
毕竟文字与语言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最主要工具。
Ⅲ
别跟我这猴计较
所以说这位仁兄您别生气,你要的妙笔生花我自然是做不到的,文采什么的更跟我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有恶心到你的地方我以后尽量改正,实在不行您屏蔽算了,我也觉得是一种正义操作。
但是如果您还要继续指点我进步,那我一定加倍努力,努力变记录为文章,毕竟猴子也是有机会进化成人的。
当几年前我准备跑步,立志说我一定能完成马拉松时,太多的人持看笑话与怀疑态度.
就你肥的那样子还能跑的了马拉松?
你是不是疯了?还是不想活了?
你能跑马拉松我倒立吃翔。
可今天的我还不是做到了?多么的熟悉啊!每当决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总会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
你刚开始唱歌,他们会类比歌星和帕瓦罗蒂;
你说你要画画,他们会说就你也想成为画家?;
你说要学英语,他们会说你都多大了还骚情;
你要健身,你要跳舞,你还要…他们会说你怎么不上天?
我想知道如果别人的一句话就影响了自己,那这世间还有能做的事吗?
我想知道有什么事是可以不亲自去尝试就可以做成的?
我想就算是贝多芬不也是从认识一个个音符开始的吗?
我今天不行,难道明年今日还不行吗?
我明年不行,难道下个猪年还不行吗?
何况我只是想有别于猴子,这么难吗!
其实有可能所有事在刚起步的时候,在“别人”眼里都是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