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张琳老师
"河南省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研讨暨相关课题推进会"今天上午在郑州嵩山饭店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有专家报告、课例观摩和经验交流。既有前沿专家对“群文阅读概念、教学和课程”高屋建瓴的理论解读,又有一线老师独具特色的课例展示,还有各地市学校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经验分享,可谓是一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饕餮盛宴。
在研讨会即将结束之际,省教研室张琳主任对多文本教学的认识、价值以及实践等问题进一步做了强调,指出了多文本教学实践当前存在的问题、误区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如她大道至简的风格,话语不多,却字字珠玑,听后如醍醐灌顶,有一种顿悟后的清明!
谈到多文本教学,张琳老师明确地指出,多文本教学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单文本、多文本各有各的功能,单文本承担的任务是多文本无法完成的,在课程目标的达成上举足轻重,单文本教学必须精工细作。多文本不是课外阅读,多文本教学只能是辅助阅读课堂教学,不是替代、取代,更不是这个覆盖那个。
她谈到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多文本阅读教学渗透多读书、爱读书、发展思维的理念。
张老师指出,不要把多文本教学看作是高深莫测的,无论是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的阅读都属于多文本阅读,不管理论上的这样那样的界定、表述,简单地说,多文本阅读就是通过你的统整阅读去达到你的某一个目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强调的是整合。
她特别强调:无论单文本还是多文本的教学目标都要落实课标中的目标,要指向阶段目标,不能想当然。要体现本学段的本体性目标和非本体性目标。这里的本体性目标就是三维目标前两个: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而非本体性目标则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强调的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语文课程的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多文本教学的关键还在于文本的选取。目前,选取文本的路径达成共识的有三种。第一是课内(教材)文本的重组。这里要注意的是有的单元可以重组,有的不可以。第二种是课内与课外结合,也就是“1+x”。课内一篇精读,带动课外多篇。第三种是课外文本的组合。我们要把前两种做为重点,在前两种上下功夫去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辅助,不要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当前在教学中要避免一种倾向,批判教科书,不想去教教科书。西方有一句哲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教科书的存在一定有存在的道理,只不过你没有发现而已。多文本阅读一定是根据目标、根据需要进行的,而不是天天去做,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
在文本选择的量的问题上,要慎重思考海量阅读。她说,其实人的成长不是你读了多少书,而是你读了什么书。哈佛大学的百部经典就是一个例证。读什么比读多少更重要。在文本选择的质的问题上,一定要注意到语言文字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这个“质”一定是指向教学目标的质。
多文本教学要讲效率、效果,不要一篇篇地教,权力要下放,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探讨。多文本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在于改变了学习方式。
最后,张琳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对待语文教学任何时候都要理性,要简单。任何一种狂热对语文教学、对我们的孩子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语文教学如此,多文本教学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