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气温很低,七点钟了,天空像被大幕遮住,阴沉沉的,风,冷冷的,还好天没下雨,我可以去跑步。
地上积存着昨晚燃放烟花鞭炮留下的红红纸壳,密密的,厚厚的,有点像红地毯,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的味道,看到这些,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小时候在农村,对春节情有独钟,过年时欣喜若狂,一放寒假就翘首期盼过年,我每天都在做相同的功课,掐着指头算时间,看还有几天过年,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期盼除夕的到来。父亲在县城工作,他能凭个人关系到鹤山县烟花厂搞到一些烟花,每年新年将至,父亲放假回家,自己看到父亲带回的烟花鞭炮时心奋不已,激动万分,夜不能寐。有时,母亲拿一些送人,我很不情愿,嘴巴翘得老高,心里要懊恼好几天。
年关将至,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忙碌起来,辞旧迎新,女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洗橱柜桌子凳子,洗砧板锅盖,有些干净的妇女干脆把门板卸下来扛到水塘去洗,不辞辛苦。
那时因为穷,很少有人舍得到百货商店买衣服,常常到街上买些布,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做,大人小孩兴高采烈,喜上眉梢。84年我考上上饶师专,10月5日去茅家岭报到时穿的衣服就是在家里做的,当时流行中山装,我带了两套中山装去学校,一套灰的,一套蓝的,一穿就是三年,师傅照葫芦画瓢,按照书上的样本做了一套西装,摸样太夸张,不伦不类,不管大人和师傅怎么哄我,我一直不敢穿,至今没穿过一次,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大人忙得不亦乐乎,采购年货,富贵人家杀猪杀羊,一般家庭都要宰鹅,买鱼,炒豆,做豆腐,买干货,做年糕,蒸糖糕,但当时村里有些家庭确实很穷,穷得叮当响,无米下锅,要东家借米,西家借油借煤过年,看到他们孤苦伶仃的样子,感到可怜!心生怜悯!现在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内心很难过,不知是什么滋味,那是一个荒唐透顶的年代!
从除夕下午两三点钟开始,鞭炮声就持续不断,村里便开始热闹起来,我就会手舞足蹈,东奔西跑。除夕有祭年、祭祖的风俗,和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祝福差不多,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上天祖先保佑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万事如意!乡下人很迷信,守寡的人不吉利,是万不能靠近祭品的,因此,祥林嫂在祭祀时是要回避的。外面鞭炮隆隆,我的内心却忐忑不安,因为我的母亲不相信迷信,我家从来不祭祖,不请太公,不烧纸钱,所以每当过节时祖母常常不高兴,一脸的怨言,她多次对我说,人家逝去的亲人有福气,过节的时候有口福,家人烧香点蜡烛放鞭炮请太公太婆回来吃饭,饭菜丰盛,桌上都是美味佳肴,家中张灯结彩,热热闹闹,而我们家却冷冷清清,太公太婆实在可怜! 他们找不到饭吃,在阴间要被你们活活气死,饿死的,我当时真的有点同情他们!觉得母亲有些冷酷,对她的做法难以理解,但敢怒不敢言!
除夕吃了年夜饭后守夜,那时虽然条件差,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但一家人还是快乐无比,其乐融融,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有时打打牌,话话家常,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我直到眼皮打架了才肯上床睡觉。大年初一的凌晨就鞭炮不断,我总是第一个起来,换上新衣服,打开大门,在门口空地上,放开门炮,开门炮特别大,里面装的火药多,火力很大,响声震动天地。父母起床后发压岁钱,当时的压岁钱虽只有一两元,但心里很高兴,可惜的是几天后要还给父母,那时的小孩很傻,很单纯,压岁钱自己不能用,还喜出望外,往往是空欢喜一场。夜幕降临,我们就到离家不远的生产队水泥地上放烟花,绚丽的烟火呼啸而上,直冲云霄,在漆黑的夜空翩翩起舞,尽情绽放,五彩缤纷,令人眩目,当时是改革开放初,物质贫乏,平时很少有人放烟花,斑斓的焰火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觉得新鲜好奇,大开眼界,大家拍手称快!
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