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写到:
研究表明,父母过度投入的孩子更容易焦虑,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总是因为责任心和自信心陷在“育儿洞”里,让全家人都陷入累和丧之中。
我觉得我就身陷“育儿洞”不能自拔。每天看孩子写作业要忍出内伤,奖励、威胁、打骂,招数用尽仍然毫无效果。满满的挫败感和无力感,甚至觉得生活都是一片灰暗,没有希望和未来!
家长在教育过程充当什么角色?是教育的主导者控制者吗?其实更明智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学会在家庭教育中做一个“观察者”。
孩子身上的许多才能或特质,其实都是“天生自带”的,父母的苦心培养其实起不到什么影响,可不能“贪天之功”。
长期的独生子女社会,却慢慢地磨损了这种常识感,悄悄放大了家长对自己教育掌控能力和效果的信心。
家长教养的作用,真的有他们认为的那么大吗?
基因的作用约占40%~50%,共享环境约占0%~10%,独特环境约占50%。
木匠是什么?木匠就是用我的方法,用我的框架,用我的模型,用我的图纸来塑造一个东西,比如做出一个家具。
园丁是什么?园丁是用一种好像是外围的、很侧面的、很边缘的方法,试图去影响一个东西。
教师/父母首先是一位观察者,其次是一位指导者。强调“观察”,就是坚信被观察者有自己的生命力和特质,只能顺应指导而不能塑造。
如果我们是从“观察”的园丁视角,而不是从”塑造“的木匠视角,会发现各种孩子的特质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指导,走向好的方向。
如果我们是从“观察”的园丁视角,而不是从”塑造“的木匠视角,会发现各种孩子的特质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指导,走向好的方向。
木匠式教育是限制生命力,园丁式教育是激励生命力!
从今后做个园丁,应势利导培养充满生命力的孩子!但我知道,成为园丁也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