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段子:没想到有一天计划生育的要负责催生二胎,城管有一天需要发展地摊经济。
关于地摊经济,很多人笑侃:冥冥中天注定,原来上半年大家因为疫情憋在家练厨艺,原来是为了摆地摊做准备的。
段子归段子。犹记得上次007作业雨的时候,读了一位书友的关于变化的文章,这也是变化的一个小缩影。当时我品读书友文章后,交流了个人对变化的看法,引用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话。而今天,我也想再借贝索斯19977年致股东信中的一句话开篇:It's all about long term.
对的,It's all about long term。一切都应围绕长期价值展开。
尽管很多人是以调侃的口吻说要去摆地摊,但确实也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摆或者在考虑要不要摆地摊。美好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职业从来无贵贱。每个人的决定的背后,一定有自己的决断背景和动机,但需要考量这个方式,在目前来讲对自己是否是最优的选择;这个选择,对现在和对将来的影响有什么利弊?
就如新闻报道的某位摊主,2月入7万收入。人们容易被直观显性的数字冲击,但往往忽略了背后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要获得这样的收入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创造还是消耗,因人而异。
我的RFP注册财务策划师的老师讲过一句话,我觉得值得大家去思考。他说,从经济学来考虑,如果家庭经济允许,不要去做兼职。当然,这个很容易断章取义,造成误读,比如此处肯定会有反对的声音说:难道啃老吗?有机会就应该多去锻炼和见识,等等。
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起码不要去做跟你的初心或者专业领域无关的兼职。
我个人也是非常认同老师的观点的。如果精辟一点的语言,我想借用梁宁老师的一句话来总结:当下赚钱和未来值钱。两者之间的博弈和衡量。
在地摊经济的话题之前,我也在很多社群看到很多人寻找兼职的想法。尤其是在妈妈群,因为我是保险经纪人,很多人想了解保险行业,问到我的意见和看法,我会问:
1,初心-你为什么想做保险?
2,态度-你如何看待"兼职” 和“全职”?
3,能力-“想做的”和“能做的”契合度有多高?
4,行动力-你会怎么做?
答案就在问题中。在职业或者就业的问题上,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最近听梁宁老师的增长思维的课,虽然是针对企业来讲的,但我认为同样适用于个人的职业规划:
1,选支点,也就是你的初心。初心起到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初心足够强大和坚定,可以消化好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败,激励不断探索。
2,懂得借势,用杠杆。也就是做一件事的战略自由度,比如做视频,写公号,做社群;投资自己的大脑,不断提升学习,也属于用杠杆。
3,找到指北针。你做的事,别人也在做。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长期领导/绝对优势的地位?
放眼未来,以“终局”思维衡量当下:在30岁,40岁,50岁,甚至60岁的时候,实现愿望或达到某种状态,我希望过去的那个“我”做什么?
That's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