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课堂上老师对我们做了一个浅催眠的意象练习,很简单,就是看看生命最初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老师让我们选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做好(因为在教室只能坐,要是在家还可以选择趟),然后闭上眼睛,先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放松,深呼吸、吸气、呼气,然后想象自己(后面记不得了)……要是你看的意象不清晰,还可以再看一遍,然后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的意象通过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理性,很久都没能进入状态。我试着再一次调暖呼吸、放松身体,我看见一幅场景在眼前浮现,待完全看清楚后我就用笔把他画了下来。如图,一对母女在一片水田里插秧。
然后老师开始解读,关于我的意象老师主要说了三点:
界限感。意思是我在本来就已经定了大小的A4纸上还画了一个框,画上有一个细节,在边界的左下侧,又给自己开了个小口子。
规则性。这个也很直观,所有的禾苗都很规则的排列。
动作两个人一模一样。不说两个人动作一样,我都没发觉,我给我自己的解释是对于我这个画画小小白来说我只知道人的这一种画法。
看完其他同学的画,我的感觉是我相对理性。像有的同学会有哭泣的人、盛开的花、枯黄的草原等一些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的元素的作品,而我的作品整个其实是没有感情色彩的。
在以前当我做了一个意象练习、特别是我做了一个梦时,我特别想找个人来给我释梦。因为我真的感觉在大学毕业以前我都没有印象我有做过梦,所以当我有印象第一次我有做梦时,我整个人兴奋极了,好像获得了新生,那种感觉真的棒极了!那时候我还专门去看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释梦的解说,感觉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是:梦是平时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好吧,有两次梦的却如此。后面看朱建军的《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提到荣格有一个观点:即认为梦不是伪装,而是在揭示。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心灵仿佛一个“活在我们心中的原始人”,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他不是要伪装,而是用梦来启发我们。后面慢慢地没有以前那么着急了,一方面是因为不能老麻烦别人啊(释梦也是要专业的人来做我还没给钱多了我会愧疚,哈哈),另一方面我越来越觉得有的时候即便是给我解了梦我仍旧觉得有东西不对,那种感觉就是好像来得太快了,少了点什么。刚好真的是想什么来什么,读书群里有位小伙伴送了我一本《荣格自传》,我随手一翻刚好看见这么一句话“当务之急我觉得有必要发展一种对待病人的心态度。我的目标是顺其自然,我摒弃了所有的理论观点,只是协助病人自己去理解梦中意象,而不宜用任何规则和理论,我们必须从梦的事实出发”。当时只觉得说的太对了,就是这种感觉,自由联想,然后自己去理解,咨询师只起协助作用。
越来越觉得意象练习就和梦一样,没有好与坏,只是通过这些方法让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这几次自己听催眠音频,都给睡过去了,某人竟然已经出来十几个前世了,真是羡慕嫉妒恨啊,下次见面我可得取取经。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