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这个季节,那个时候我四五岁吧。天已经有了些冷,所以在农村,这个时间吃完了饭,趁着刷锅水喂喂牲口,奶奶赶着鸡鸭入笼,随后就是该准备睡觉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村里出去打工的人,还不是太多,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在,还是很热闹的。寒冷的季节,大家也入睡的早。后来,记得村里有人买了电视,不久我们家也有了一台黑白电视。从此,睡觉时间也就推后了,记得堂屋里坐满,实在坐不下的时候,爷爷会在堂屋门口放张床,他们披着军大衣坐在外面,也是看的极其入迷。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电子产品,我们的生活稍微丰富了一些。放到乐呵的地方,大家的笑声响彻夜空,以前很多苦情电视剧,还有河南豫剧,大人小孩都会哭两下。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幸福的感觉,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节奏很慢,是现在金钱再也买不到的。
再后来,我来到了县城,跟随父母生活,电视换成了彩色的,看起来人物更加清晰,心情也明亮跟着新奇起来。只是爷爷奶奶没有天天在我身边了,我上了小学,奶奶隔三差五在县里陪我一段,回家看看爷爷,照看庄稼。那是我还是那么孩子气,回到家看不到奶奶,我会没有上学的心思。有时候也是跟着奶奶看电视看到半夜,记得那个时候台湾的琼瑶剧,苦情剧,奶奶很爱看。看着看着当然会哭。她每次回家,据爷爷说想我想的太厉害,有时候出现幻听,有人喊奶奶,会跑出去。我们俩是彼此依赖的。
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奶奶走了,昏倒的那晚还是我发现的,可是送进医院,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她没有受一点病榻上的折磨,就那样走了。那年,她才63岁。而我,没有了她,跟起了从小不在一起生活的爸爸妈妈。慢慢的,孩子本能的依赖,我慢慢和这个家庭靠拢,却超越这个年龄的小心翼翼,总觉得没有跟着爷爷奶奶那份自在,毫不顾忌。就这样,我做着乖乖女,一转眼我长大了,被催着不知不觉到了结婚的年龄。奶奶走了17年了。家里的电视越换越大,网络越来越发达,可是我再也没有过去看电视的快乐。从农村,到跟着父母的这些年,这个家是相比很多家庭,温暖让人离不开的。我一直生活在那么有感觉的地方。即使上学几年在外,也是过着集体生活,几个人一个宿舍。上班在乡镇,也是与人同在一个宿舍。突然 ,我结了婚,成了自己的家,家中自然只有两个人,而且我们总是不沟通。这个家,我总是不快乐,周围一直有人陪伴的感觉,像垂直落体的物体,迅速而直接,没有给你缓冲的接受期,消失掉,抓不到。我在新婚的大年三十,痛哭了好久。又在接下来,回到家空无一人,自己做饭自己吃,打开电视没有看。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人会说,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但是,这冰冷的感觉,我真是在婚后才开始经历。我不断消瘦,回到家都不想吃饭的,不想回家的感觉。我感谢让我温暖那么多年,又惊问为什么那么多年,越长大这种感觉让我忘记越难。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我终于习惯,我终于失去了曾有的温暖体,我不再是个暖暖的孩子。很悲凉的埋葬了我的过去。我已无泪再哭,一个人吃饭,睡觉,走在街上,都没有问题。原来一天像是度日如年,现在这种时间感在慢慢缩短,不在那么难熬。我知道,该过去的自己终将接受,我都要有了自己的孩子。奶奶,谢谢您做了我的奶奶。谢谢您和爷爷给了我幸福的那么些年,还有爸妈的那个温暖的家。从今的路,我已是个大人,开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