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是萬物的旅館,我們是漫長歲月的過客。人生飄浮無常,如同夢幻一般地存在,歡樂的日子能有多少呢?悲傷的日子又有多少呢?難忘的日子有多少呢?心痛的日子又有多少了?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提及之往事,在家中隱秘角落之中或許有一個塵封許多年的箱子,箱子裏裝住的不願提及的舊事與悲痛的回憶,人生的經歷是苦與痛,樂與悲交織的故事,也許看過,聽過,親歷過故事,最終都化作回憶二字。
如“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意思是:人活著的時候好像隨波逐流的浮萍一樣,死了又想在閉目養神休息一樣。人這一生就好像是一場夢一樣,真實擁有的歡樂時光又有多少呢?
正如香港導演楚原所說:
“人生”二字就是由「歡聲」和「淚影」四個字砌成的
沒什麽奇怪的
任何人
無論妳昨天多風光 也無論妳昨天多失意
明天天亮的時候 妳還是要繼續做壹個人
繼續生活下去
因為明天總比昨天好
這個就是人生
不說妳不知道
人生跟打麻將一樣 有東南西北風
妳打到北風的時候
又是另一個人生
如果妳好像跟我一樣 老到幹不了活了
記得年輕時留個錢呀
老到像我這樣子 連終身成就獎這個老年證都拿了
那妳就應該怎樣好呢
應該「管他天下千萬事,閑來輕笑兩三聲」
到老的時候
無論外面發生什麽事
管他喜怒哀樂 管他恩怨情仇
全把他當成菩提明鏡
一笑了之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最後我送給大家我喜歡的幾句話
當妳回首往事時
不因碌碌無能而悔恨
不為虛度年華而羞恥
那妳就可以很驕傲地對自己講
妳無負此生!
正如《斷章》:“妳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
明月裝飾了妳的窗子,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其涵蘊的人生哲理卻相當豐富,為人們的欣賞提供了諸多可能性。詩人自己曾說過,《斷章》“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妳’)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妳’)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
第一節兩句寫的是兩幅畫面。
第一幅是“妳”站在橋上欣賞風景。“風景”在此是壹空框結構,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識傾向去填充;“妳”亦是壹個泛指,可指文化心理結構不同的任何人。所以“妳站在橋上看風景”是壹幅隨意性很大的變動中的畫面。正是這壹特點,它才被不同欣賞者所喜愛。
第二幅畫:“看風景人”在樓上看“妳”。“妳”變成了“看風景人”的欣賞對象,當“妳”欣賞風景時,“妳”自己卻不知不覺中被他人觀看。這兩幅畫因“看風景”而構成壹個立體空間。第二節寫當“明月”裝飾妳的窗子,“妳”賞心悅目時,“妳”也許成為他人夢中的活動者,給別人帶來愉悅。
雖然只有四句,但它卻寫出了世間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萬事萬物的區別、分割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聯系是內在的、永恒的。而這種聯系性的靈魂是人。人們往往因年齡、身份、階級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為他們各不相同,以為他們生活在相互隔絕的世界裏,而事實上人們永遠因某些共同的東西而聯系在一起,妳中有我,我中亦有妳,只是有時人們沒有意識到這種聯系而已。當妳談論別人時,褒也好,貶也好,妳自己也被別人或褒或貶。別人可能使妳的生活變得美好,妳同樣可給別人以福音。此詩只是詩人剎那間的“意境”、感想,但內涵卻無限豐富,暗含著人事的復雜關系。
做一個掌控自己人生的強者、智者。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寵辱不驚過好此生。弘一法師的訓誡:“心誌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去除浮華,葆有本真,安好一顆平常心,從容面對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地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麽,要放棄的是什麽。也就坦然的接受它的原貌。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明白了這一點,人也就獲得了自然與本真,灑脫與寧靜。
世界那麽大,生活有千萬種方式,妳有妳的喜好,他有他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有人喜歡追逐,有人習慣等待,或許妳有時候無法理解他人,但是無論如何都要學會尊重,世界上不存在所謂的感同身受,妳不是當事人,無法真正懂得,當時的心態的情緒無法分享,尊重,也是對彼此感情的一種理解。
妃子笑在此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