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是北方非常普遍的一种树,田埂旁、马路边、山坡下等处都有它的存在,只要有黄土的地方,它便可以安身立命,它高大挺拔,生命力极其顽强,用途极为广泛。
我们林州流传着一句老话,“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中间不栽鬼拍手”,所谓“鬼拍手”指的就是杨树了,杨树的叶子稠而密,微风吹过,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在寂寥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响亮,影响人睡眠,胆小之人尤为害怕,名副其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万木萧条的冬季,杨树卸下一身戎装,轻轻松松地投入冬的怀抱,收敛了精气神,光秃秃的枝桠直指云霄,在寒风中瑟缩着,在冰雪中养精蓄锐,它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打六九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树是报春的急先锋,杨树也不甘落后,紧跟着柳树的节奏,几乎是并驾齐驱了,先是书写在枝条上的蝌蚪文,温度稍高,接着会催生一树的杨絮,像一条条毛毛虫,微风吹来,簌簌落下,“九九杨落地”便指的是此时的情景了。路旁沟下渠边,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学校后院的杨树下,够学生打扫好几天的!
清明过后,杨树进入了快速生长期,树皮由冬天的灰白色泛成青色,叶子在三五天内便具雏形,叶柄纤细,叶头尖尖,中间曼圆,脉络清晰,颜色由嫩绿而浅绿而深绿,形状由指甲而指头而手掌,有凤来仪,拍手的好戏便又拉开了帷幕。
常记儿时夏天午后,小伙伴们结伴而行至村后的杨树荫下,有风而过倍感凉爽。拿上携带的镰刀,把杨树笋条切割下来,一条两条,有十来条的积累之后,比照自己头的大小,便开始进行编织成圆环的形状,笋条柔软极具韧性,在我们的手下变化的形状。不一会儿,一个满是绿叶的“军帽”便编制而成,戴在头上,分外的神气,念着军人的口令,学着军人步伐,小伙伴们便操练上了!
可别以为这是最高级别的!用镰刀把长的非常顺溜的一小枝割下来,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觅得叶与叶与叶之间比较长的部分,在其两端进行环切,把短的枝条一端截下来抛掉,把环切的那一段在平坦的石头上用手滚动几下,两手一拧,环切部分便应力而出,再用小刀把一头的外皮轻轻去除,用手按压成扁的形状,放在嘴上一吹,嘀嘀哒哒的声音便嘹亮于这午后了,和着知了的知了声,组成了夏天的交响曲;和着我们的军帽,和着我们的军姿,可谓军音嘹亮了!
杨树特别的高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树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新修的柏油路,初栽的杨树苗如黄毛丫头,枝疏叶稀,全然不成气候,一次如此,两次如此,你便不再注意。忽而再看之间,已然亭亭玉立,丑小鸭成为了白天鹅,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成为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种树当如白杨树”,你会发出如此的感叹!
家乡的白杨树高约十几米,分为毛白杨和钻天杨,毛白杨树干比较粗糙,是我练上树功夫的好地所;对于钻天杨,我是望而却步的,常常是爬一米退半米,磨的腿疼肚子疼!这都是小事,在物质匮乏的年月里,磨破了衣服回家是要爱父母训的!
杨树的树干用途很广,长大的白杨树采伐了一批又一批,我们常常是及时的进行补栽,我们懂得一采再采使树稀的古训,我们更懂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但留在我的记忆中的,依然是夏天午后,小伙伴们的“军帽军姿”,依然是那笨拙稚嫩的“军歌嘹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