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所描述的幸福,幸福只是痛苦的减轻,而无法清除,只是伴随着幸福在逐渐减轻的过程,本质依旧是痛苦;也说道,当一个个体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那么他是痛苦的。
我所体验过的生活,或是我作为主体所认知的表象客体,给予我完全相同论调的结论,漫长的人生过程是一场哀嚎着的悲剧,只有默默从中体会每一秒的生命流逝大概才能称得上某一瞬间是充满喜悦的。吃喝玩乐生活所依,情感事业凑得齐一整片完整的拼图,却无论在某一种场合上选择都必须面临失败与无奈,使得我不能够以理性客观的逻辑分析身边的潮起潮落,陷入恐慌的悖论中矛盾、纠结,惶惶不能终日。历时200多天的长途跋涉,我像是一条即将放弃在濒临干涸的水洼中挣扎生存的鱼,四周寸草不生的沙漠将我包围,炎炎烈日下,几乎失了睁眼的勇气。如果拿因果关系来阐述所有发生的悲剧,那么不如将一切都归结于我本身的错误,然而作为主体的场景下我又不能被任何事物所认识,所以我一手造成的祸事大约不能被我亲自所感知,只能映射在他人的身上,痛苦贯穿的生活,无人可以被责备。
认清现实不代表是悲观主义的认知,生活与痛苦像是打包贱卖的商品一样,不得拒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偶尔想起一件往事,在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与朋友暑假一起上课,清晨起床买生煎,隔着马路听见吆喝声买二送一。排队起我就很犹豫,一份不够吃三份嫌太多,于是我跟卖生煎的商量,我买两份你可不可以别送我多余的一份。这个逻辑就很吊诡了,要么大不了吃不掉扔了要么可以跟后面排队的人合买,我偏偏就是不要那一份说什么都不要。往后的生活中,我却慢慢学会了接纳这一切,表面的淡然无恙,全由身心无尽的痛苦颓然地表达出来,我并不是开怀,只是除了笑一下也没什么别的可以做的了。生活又能奈我何,我又能奈生活何。在放弃了一切痛苦的同时,我相信我也必定放弃了作为感性的直观的观察这个世界的主体的身份,失了生活的人便也许就失去了生命,至少对我如此。
四重根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小部头,有时候看着觉得说的都是废话,然而我秉着并不清晰的头脑却不能不选择相信叔本华所描述的四种必然联系。我之所以站在延安东路某个写字楼下,恨不能一夜溯源回什么都没发生过的那个幽静的夏天,还不是因为在平常世界中构成充足理由的每一个根。获得与失去并不如我所直观感受的那样,祸兮福所倚,平静与刺激却往往不却步的纷至沓来。因为愈发恐惧死亡的挣扎才能有不断求生的欲望,所繁殖的向上挣扎大约就是我的意志对生活不懈追求,过于宁静祥和的一片草地,哪里去寻鸟语花香,倒是生机盎然,个中不乏激烈的生存斗争。
末了,不需要没有波浪的大海,一如我不完全赞赏没有痛苦与无奈的生活,一半闲适,一半冒进,一半保守,一半刺激,不可多得的幸福中小憩。一别两宽,各自后悔。有些执着我会持续拥有,别指望能够放弃,除非再给我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