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每天睡的晚的话,在5点左右总会醒过来,没有办法醒来后就看一会书,然后困了再继续睡。
早上起来读书打卡,打完卡之后,吃早餐。女儿学校今天开始了网上上课,然后很多程序没有搞清楚,然后我就帮她弄,上完语文,又是数学 ,然后是英语。总算都上完了,还要做作业。
老师把作业先发QQ上,然后通过Q上的链接做完,再打卡,没有书本,女儿便把书抄下来。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先混着。
从9点开始上课,到下午的4点钟,我就趁她不叫我的时候,看一会书。本来想着今天把要写的文章的大纲列出来,结果这一天过了大半了,脑子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决定先把下午的卡打了吧。
上午看了武志红关于中国式家庭关系的解读。一个正常的家庭中,夫妻的关系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针,是基石。其次是亲子关系。
但是中国人的结合在一起的婚姻首先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出于安全感,包括父母给子女选择的也是安全感。所以中国式婚姻的基石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
由于婚姻的不稳定,女性在结婚后,会拼命的想抓住男人,而男人为了逃避被吞没的创伤,他们会选择逃走。逃到工作中、爱好、或是出轨。
女人无法抓住的男人,但是她们可以抓住孩子,当她生下男孩子后,会给牢牢抓住孩子,形成共生,男孩淹没在母亲的爱中,形成被吞没的创伤。这样的男孩子长大,表达情欲困难,拒绝亲密关系,对欲情不主动,很冷淡。形成另一个想逃的男孩了。
如果生出来的是女孩,如果这个妈妈是重男轻女的家长,那么她会把孩子想象成“内在的令人讨厌的小孩”被妈妈厌恶,或是虐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没有安全感,内心空洞的人。长大后,这样的女孩因为安全感 不足,怕被抛弃,所以会找容易控制的,并且对情感特别主动。
由以上家庭长大的孩子,进入新的家庭,将再次演变成媳妇想抓住丈夫,婆婆想抓住儿子,丈夫/儿子想逃跑。因为母子的共生关系,婆婆无法脱离这个关系,共生关系有着强烈的排他性,婆婆会视(媳妇)共性关系外的第三者视为入侵者。所以在中国有着婆婆媳妇是天敌现象。
丈夫在年轻的时候,想逃,到老了之后呢,就真得被家里的人忽视不见了。
从以上的链条可以理清中国关系中的各个家庭成员的状态,和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