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温暖与守望

周六的清晨,城市还未完全苏醒,忙碌却已如潮水般涌来。我匆匆送儿子去上绘画课,而后又火急火燎地赶去参加教材培训。路过街边的早点铺,我和儿子实在饿得不行,就在人行道的小桌旁慌忙扒拉着碗里的米线。

突然,一句“妹妹,帮我接一下”打破了这匆忙的节奏。我抬头一看,一位老人背对着我站在旁边,她的背上是一篓沉甸甸的柿子。柿子鲜红透亮,在晨光下格外诱人,可老人却被压得汗流浃背。我赶忙放下筷子,伸手接过老人背上的篮子。老人转过身,满是感激地说:“你拿两个柿子吧,不要你的钱。”我微笑着婉拒,重新端起那碗还没吃完的早点。

老人走进早点铺,向其他客人递出柿子,再三强调不要钱,可人们或是摇头,或是摆手,没有人接受。过了几分钟,老人又走到我身边,眼里满是恳切:“姑娘,你就拿两个吧。”我有些不解,说道:“您留着卖钱吧。”老人的眼神黯淡下来,带着一丝无奈与疲惫:“我背不动了,我今年都85岁了。”看着不远处的菜市场,我征得老人同意后,帮她把柿子背到了市场门口,安置妥当才离开。

回想起2001年的五一节,那时临近毕业,母亲第一次到学校看我,也是她第一次来昆明。我带着家人乘坐从西山返城的公车。正值假日,车上拥挤不堪,年幼的侄女趴在母亲身上甜甜地睡着,而晕车的母亲,一只手紧紧托着背上的孩子,另一只手费力地拉着车上的扶手,脸色苍白。我在一旁心急如焚,却因人群拥挤,连替换母亲一下都做不到。就在这时,一位女孩站起身来,轻声对母亲说:“阿姨,您坐这儿吧。”那一瞬间,母亲满是感激,我也将这份温暖铭记于心。直到现在,那女孩让座的画面仍清晰如昨。

2014年,我带母亲上昆明看病。下了飞机,为了节省时间,我一路小跑冲向行李提取处。拿到行李后,我远远看到父亲和母亲还停留在电梯入口。原来,父亲有电梯恐惧症,无论母亲如何鼓励,他都不敢迈出那一步。那里是乘客出口,没有上行电梯,我被困在下方,我向父母身边的行人求助,恳请他们扶父亲一起下来,可或许是受太多负面新闻的影响,人们都投来警惕的目光,无人愿意伸出援手。好在最后在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从员工通道上去,将父母接了下来。

岁月的车轮在生命的长河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辙印。这些与老人相关的点滴经历,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在我心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们不仅要关爱自己家中的老人,更应将这份爱与尊重,延伸到每一位长者身上,让他们在岁月的暮年,感受到温暖与善意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