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一年以前,刚搬到这里,西西妹三岁半,女儿两岁,那时的西西妹对女儿虫虫来说,无疑是个神话。无论女儿如何极尽谄媚,回应她的总是无情的拒绝。我们两家生活阳台的后门外是一大块平台,夏天的傍晚,平台上凉风习习,且没有障碍物,是孩子们撒欢的乐园。大多数时候,女儿只能远远的在自家门口遥望西西妹,即使偶尔鼓起勇气追随着西西妹身后骑滑板车,也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正面回应。我们都觉得西西妹不理女儿很正常,毕竟她太小,还没办法顺利沟通。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也渐渐忘记这个高冷的姐姐。直到有一天,我们在附近的公园偶遇,那日的西西妹依旧傲娇,因为她还有一位哥哥相陪,也许正是如此,她才默许了这个小小的粉丝随他们一起玩耍。对女儿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奋不顾身的跟随着他们一路或跑或跳或蹦着一路前行,等他们爬树钻洞这种高难度动作时,只能在旁边徘徊。两岁多的她真是拼尽了全力,满身大汗,却乐在其中。为了让西西妹和哥哥尽快撤离她无法到达的区域,她高声的喊道:草丛里有鳄鱼,有蟒蛇!无论如何,西西妹总算是对这个妹妹有了些印象,至少会觉得女儿口中的鳄鱼是不存在的。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儿总是念叨要跟西西妹一起去爬树。那日下班回到家,看到独立在书房玩耍的两人,无人作陪,场面极度和谐,没有混战。两个小家伙算是熟落了。以后的日子越来越融洽。在互相熟悉与磨合的过程中,小家伙有了自己独特的相处之道。 场景一:西西妹家,通常我们去的时候,西西还在晚餐进行时,有时,女儿会站在西西妹面前,虔诚的看着她细嚼慢咽,西西妈妈会拿来碗筷,女儿也上桌了,即便她刚吃完饭。通常,女儿手里的勺子在碗里胡乱搅动,视线却未曾离开过西西妹。最经典的场景出现了,两人开始互相夹菜,你来我往,直到彼此碗里已经堆成了小山,至于吃进去了多少,另当别论。场景二:西西妹家,西西妹继续晚餐,女儿在她的玩具堆里探索,每拿起一样,远处就会飘来西西妹妹的旁白:那是****,不能动,女儿立刻放下,改换另一物件:旁白继续,那是****送我的,不要弄坏了,女儿放下,继续找寻;原来此时的西西妹虽然正在消化食物,她的目光却敏锐的注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可以理解为关切的目光。场景三:我们家,女儿的玩具堆,西西妹小心翼翼的拿起小熊,女儿赶紧迎上去:“是我的”,西西妹立刻递到女儿手上:“给你,我知道是你的,掉到地上了,帮你捡起来”,满脸笑意。
大部分的时候,女儿对西西妹是绝对的服从,广场上玩耍,奔跑,劈叉,下腰,各种作艰难动作,只要西西妹正在做的,女儿历经千辛万苦也会尝试。西西妹总是会亲临指导,帮忙把女儿总也碰不到后脑勺的双腿使劲往前掰。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效仿西西妹,就连脱鞋,摔跤的姿势,跳舞时挥手,转圈的方向都是保持高度一致的。西西妹是跑步达人,绕着广场一圈又一圈,女儿通常会迷失在她的圆周运动里,无助的问:姐姐在哪里?好不容易等到她经过时,还没来得及起步,西西妹又像风一样的飘走了,背后是女儿怅然若失的凝望。
喜欢这样的西西妹,脸上总是荡漾着浅浅的笑意,无论妹妹如何无理取闹,都欣然接受;妹妹离开回家时,此前还开怀大笑的她瞬间沉默,可能还表现出恼怒,只因为不舍妹妹的离开;喜欢这样的西西妹,乖巧懂事,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喜欢这样的西西妹,慷慨的把自己亲手做的,总也舍不得用的冰块送给摔跤的女儿冰敷;喜欢这样的西西妹,终于在女儿说我们是好朋友时表示同意了,尽管她曾无情的否认过。
夜晚的公园广场,月光如水,不远处是深色的山影。畅快淋漓的奔跑后,喝水,女儿默默的越过杯子注视着西西妹,不一会儿就变成两人的深情对视。不确定,这些记忆是否会存在于她们的人生长河里,帮她们记下,曾今感动我的,月光下小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