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易老,有时候想起自己已经是快三十的人,都有点难以置信,直到发现身边越来越多90后都已经是职场老鸟,才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年龄数字。
看到高晓松有一期在《鲁豫有约》里面说到关于四十不惑的问题,他说,以前一直觉得“不惑”就是看明白人间世事,后来发现不是,“不惑”不是无所不惑,而是对不明白事就不想去弄明白了。四十岁以前,人们会特想弄明白很多事,弄不明白就会慌张,四十以后就不会慌张了,而慌张就是青春。对此我窃为认同。
作为一个快三十的大龄未婚屌丝,在接到同学结婚的消息后,还是慌张的,尽管慌张的程度已经越来越小。这就是岁月的力量,时间这把杀猪刀,不仅擅长在脸上留疤,也在无声的打磨心性。慌张一息尚存,至少说明,所幸青春还在。
三十岁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是二十出头小鲜肉眼里的大叔,四十职场前辈眼里的年轻人,不老不小,亦老亦小,面临的最大慌张,莫过于身无长物、孑然一身。
想想来公司三年多了,一入初创深似海,供职年数的增加并没有资历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养成以及可观薪酬的回报,反而经历了不少公司沉浮、内忧外患,于是渐渐明白,进入创业公司,在如今互联网越发成熟的当下,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赌博。创业公司通过极其有限的薪酬搭配美好蓝图,以换取员工all in的状态,结果多半是项目失败,员工是人财两失。而对于年轻的鲜肉员工,还可以换坑再寻机会,而大龄员工的处境就非常尴尬,职业没有上升、收入没有结余、人力市场上优势不突出......窘迫而狼狈。
当现实比较失意的时候,人们往往就开始回忆从前。最近经常会想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的琐碎片段,恍如昨日,当初肯定没想到十几年后,还是没能活得稍稍光鲜体面,就像穆旦在《冥想》冥想里说的“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那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我才发现,我所有的努力,只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或许就这一个农村小镇出生、见识狭窄、性格保守的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写到这里,更加感觉三十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这个时间节点若没能实现三十而立,感觉人生似乎输了一半,但如果认命悲观又似乎太为时尚早,也许就如前所说,这个年纪就应该保持慌张,慌张才能寻求突破,才能看到希望。
想起前段时间去华为面试,当第一次走进华为办公楼时,看到华为员工带着华为工牌进出,突然有一种像普通院校学生看名校学生的感觉,充满羡慕,想象着他们工出入在周边商店,胸前的挂牌足以让他们纵横睥睨,接受别人艳羡的眼光。不错后来想想后发现,其实不然,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婚姻,都是围城,外面的人想拼命进去,里面的人想努力逃离,外面的人看到光鲜亮丽,里面的人则抱怨苦逼压抑,而且,即使名企的职位也许给他们带来部分优越感,但他们走出大楼,脑中想的很可能不是会有多少人对其刮目相看,因为环境、自我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大家不过是彼此眼中一道陌生的风景,别无其他,仅此而已。
作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员工,不可否认,进入顶级互联网公司工作一直是潜伏在内心的”慌张“,纵使进去BAT等名企并不意味着一切,甚至可能沦为一个螺丝钉,但若未能进入一探究竟,我们始终怀疑我们眼中的互联网是否就是它真实的样子!趁慌张还在,青春未泯,珍惜自我逼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