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三种世界里。第一种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看见看不见,它都在那里,不垢不净。第二种世界是通过耳眼鼻口舌身感触到的世界,这个世界属于自己,自己是这个世界绝对的君王。第三种世界是语言构造的世界,每个人构造的不光与内心的世界(第二种世界)不同,与其他人的也不同,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意识其中的差别,这样便造成了误解、争吵甚至战争。
这是我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很多沟通类书籍里也提到过类似概念。但是我觉得除了第一种的客观世界、第二种的主观世界,第三种不是用语言构造的世界,而且想像拼凑的世界,只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而已。
回顾过去的3年,拆书开始就接触过各种各样沟通类的书籍,关于沟通的技巧、方法等等,但归根究底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要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并且各种信息组织成足够接近客观世界,让沟通的双方处于相同的世界里,这样就会避免很多误会、争执。
比如《非暴力沟通》中强调事实、感受、需要和请求,对于事实的表达就非常重要。当我们表达出事实就把我们看到的分享给了对方,当对方接收到我们表达的事实以后就会跟自己看到的事实进行比对和拼凑,如果和对方看到的事实有异议,双方应该坐下来提供更多的不同视角的主管事实。表达感受、需要和请求也是基于事实以后的其他信息。
比如《关键对话》里针对双方沟通目的不同发生冲突的情况,讲到一种构建共同目的的方法。构建共同目的首先要做的是扩大双方的共享信息库,基于更多双方都认可的共享信息再去讨论共同目的。
所以,当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先确认三个问题:
1、你要表达的内容是事实吗?你表达的内容是你看到的还是你想象的?
2、你认为是事实的事情就一定是事实吗?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3、对方是在哪个视角?我在其他书籍中要到过要“试新鞋”,其实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方可能看到了什么?会作何考虑?
如果能提前思考这三个问题,我想99%的误会引发的冲突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