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2011年,儿子在历城一中上学,离我住的阁楼不远。
历城一中是济南的一个重点中学,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所以学生吃住都在学校,但每个周末家长可以去学校给学生送饭,每两个月,学生可以回一次家。幸运的是我每次去学校给儿子送饭都能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因为驴行时认识的雨雪霏霏偏巧就是历城一中的老师,所以每次去学校给儿子送饭我都不用跑到乱哄哄的食堂去找位置,而是可以直接去雨雪霏霏的办公室。这样不仅儿子可以安安静静地吃饭,我也能在这个时候跟儿子聊聊天。
2014年儿子高考结束,学校统一在同一天安排各个班级拍毕业照,拍完照片的学生随即就可以搬东西走人。
我带着相机去给儿子拍照捎带着也正好帮儿子搬东西。整个校园像春运时的火车站,到处都是帮孩子搬东西的父母,肩上扛着行李,背上背着背包,手里还提溜着两个大塑料袋,几乎就没有闲下来的手。
我带着儿子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拍照留念,其中也有同学跑过来跟儿子一起合影,同学们见面留念的方式就是彼此在对方的校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是带着伤感的情绪来的,因为我不是一个能坦然面对离别的人,但同学们却都有说有笑,完全没有那种或许一别就是一生的感伤。也是,这个时代有电话,有邮箱,有QQ,也有微信,只要你想联系对方,随时随地分分钟就可以,可我还是时不时的会擦一下忍不住流下泪来的眼角,多情自古伤别离,水瓶座的感性很难被岁月同化。
趁高考分数还没出来之前,决定带着儿子到南方走一走,如果儿子也和我一样喜欢南方,那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就选择到南方去上大学,什么大学都不要紧,只要是南方就成。
早在二十年前,就希望将来有一天能背起行囊说走就走,为了不坐吃山空,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比较稳妥的目标,就是想去哪里就到哪里的电台找一份播音主持的工作,这样既可以深入到当地的生活了解风土人情又可以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和朋友圈。
只是这样的计划一直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跟身边所有的朋友也天马行空的描绘了二十多年。收获了一堆也是同样对这种生活无限向往的崇拜和艳羡。
现在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也可以开始重新规划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方向。那个曾经想背着包说走就走的梦想也到了该出发的时候。
于是开始在百度搜索有关电台的招聘信息,看到四川蓬安广播电台正在招聘,然后把自己的声音文件按新闻、情感、专题和脱口秀分类打包,再附上一份工作经历表格,认认真真的投了一份简历。
一切就绪,带着儿子就出发了,期待旅行归来,儿子能有一个好分数,而我投的简历也可以顺利的收到回应。
云南的丽江、大理和西双版纳,浙江的杭州、乌镇和西塘,江苏的南京和苏州,最后一站是上海。一圈下来,儿子喜欢上了南方,我也乐不思蜀。
刚带儿子从南方旅游回来,就接到来自四川蓬安的电话:
“你是肖雨吗?”
我说:“是”
电话那端又说:
“我是四川南充蓬安电台的任央,之前你给我们投过简历,我们7月16号有个面试你能来吗?”
“能啊,方便说一下到您那里怎么坐车吗?”
我斩钉截铁的回答,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你从济南坐火车到成都,记住要坐火车不要坐飞机,然后买成都到营山的动车票,到了营山一出火车站就有很多来蓬安的车,你可以拼车到蓬安,半个小时的路程,大约也就二三十块钱。”
“好的,我15号一准儿能到。”
“到了打我这个电话就行。”
一个很沧桑的中年女人的声音,而且语气生硬且不友好,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好感,隐约预感到会有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我还是毅然决定前往,因为工作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未知的兴奋。
上网,买票。正是暑假旅游高峰期,从济南到成都只有硬座,而且只有一趟车,但听给我打电话的那个任央的意思,好像她那里要负责报销车票,否则不会特意强调让坐火车不要坐飞机。其实我是真的很想坐飞机过去,报销不报销的到无所谓,但为了表示诚意,我还是遵照任央的嘱咐买了K205由济南到成都的火车硬座票,行程35小时28分钟,额滴个神啊,真够受的。
高考分数一出来,就开始填报志愿,六个平行志愿,前五个报的都是南方,因为儿子喜欢海,如果前边都录取不了,就选择本省靠海的城市。谁知道高出一本线30多分的成绩,竟然没被任何一所南方的211大学录取,最后真的就落到了托底儿的青岛理工大学。
帮儿子填报完志愿,打点好行囊,离开济南去四川。
十九
儿子上了大学,我终于可以轻装上路,潇洒前行了,去哪里做什么似乎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对未知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别人旅行或许是为看风景或者是品尝各地不同的特色美食,而我更喜欢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喜欢到陌生的街道听当地的老乡唠嗑,喜欢到当地的农贸市场看自己没见过的蔬菜和瓜果。那种心情很美妙很新鲜也很有融入感。
13号早上八点半一到成都就直奔事先在网上订好的酒店,因为是第一次来成都,所以准备在这里逗留一天,满天下的城市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一样拥挤的街道,一样的小吃街,还有几个差不多的城市公园,所以,我留给城市的时间一般也都是擦肩而过走马观花。
第二天上午在成都火车站坐上了前往营山的动车,两个小时的车程欣赏了一路的美景,铁路两旁的确是我期待的绿色,只是那绿比我期待中的还要晶莹透彻,纯粹干净的就像婴儿的笑脸。这样的一种愉悦的心情抵消了我对电话里那个声音的担忧,让我有一种魂归故里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梦想着要驻留的地方,如果可以,我愿意在这里呆上一辈子。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些故事彻底打消了我最初的这个想法。
十一点左右到达任央在电话里所说的营山,也是一个县城,四川境内的县城大都不大,但都干净整洁,而营山给我的记忆就有些破烂老旧或者说灰头土脸,不过我仅仅是一走一过而已,这样的印象或许不够客观。
如任央所说,出了火车站门口就有很多人上来搭讪,基本都是在喊:
“有去蓬安的吗,就差一个人了,上车就走了啊。”
和我同车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是有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一路上他们跟我讲了很多关于蓬安的习俗、特产、以及风土人情。
女孩儿问我来这里干什么,我说是来工作的,她说,我们都到外面去打工,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外地人来我们这里打工。我说,偏巧,我就喜欢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女孩儿说,晚上周子古镇的嘉陵江边很热闹,可以去那里玩。女孩儿要了我的电话号码,说如果晚上有空,可以陪我一起去走一走,结果到现在为止,那个留了我电话号码的热情女孩儿也没有给我打过一个电话。
两个年轻人先下的车,男孩儿给了司机四十元钱,于是,我问司机,都是在一个地方上的车为什么我一个人三十,他们俩个人才四十。他说:人家是两个人,所以便宜些,后来蓬安的同事跟我说,从营山到蓬安拼车也就二十元,估计看你是外地人,所以就要的多,你得跟司机还价才行。还别说,到现在我都没有还价的习惯,不是因为自己有钱,而是的确没有那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