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五一档、暑期档和国庆档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四大档期,如今已过其三,票房收入的增长率仅有12%上下,相比2015年30%的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有15部影片扎堆上映,但同比去年报收的18.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累计“缩水”近2.8亿元,止步于15.8亿元。
2016年第一季度144.93亿元,同比去年96.63亿元,增长超50%。
2016年第二季度100.59亿元,同比去年106.44亿元,跌9%。
2016年第三季度106.9亿元,同比去年125.6亿元,跌14.9%。
2016年中秋档5.12亿元,同比去年6.06亿下跌15.6%。
2016年国庆档15.8亿元,同比去年18.5亿元,跌14.6%。
而之前三年第三季度的票房增长为32.6%、52.9%、54.1%,今年环比第一季度跌了近40亿元。
▌一路鸡血打过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号称几年内就要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为何会在2016年出现如此的颓靡之势,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会出现拐点吗?
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电影市场的票房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任何市场都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放到电影市场来说:
供应上游-内容生产【制作片方】
供应下游-内容承载【院线幕布】
需求-内容消费【观影用户】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这几个环节都有了哪些变化?
▌内容生产
我认同“因为热钱资本进入电影市场,导致市场资金过剩,气氛浮躁,烂片产量增加”的市场现状,但我不认为这个现象会导致票房萎靡,因为构成电影票房主力的从来都不是这些拿不到公映证或者影院几日游的烂片。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传统的三四月份票房淡季,有《速7》和《复联2》打了一把鸡血,暑期档又有《大圣归来》《捉妖记》创了记录,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究其原因,高质量的中外大片是票房的基础。
2016年贺岁档在《美人鱼》的带领下爆了一把,那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商业佳片稀少,中庸的烂片不断,过十亿票房的片子屈指可数,连续两个季度相比2015都出现了下降。
影片制作的周期较长,票房佳作的上映时间偶尔分布不均也在所难免,但内容大年紧接着跟上一个内容小年,在数据上的对比就会明显了,所以2016年的票房对比去年真是怎么看,怎么惨。
▌院线幕布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院线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尤其是在2015年票房大爆之后,幕布增速进一步加快, 整个中国31600块屏幕分属48家院线,并且在以每日21块幕布的速度新增。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目前在审待建的影院就有91家之多,要知道杭州这样的票房前十的城市现有影院也不过100家出头。
几年的院线建设,一二线城市的影院需求基本已经饱和,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过剩,幕布新增开始向三四线城镇延展,但从2016年的数据看,新增幕布的产出并没有像前几年一样,单幕布票房数据出现极速下滑,这归咎于资本驱动的盲目扩张,没有根据观影需求合理匹配影院幕布,没能让幕布供应的增加直接体现在票房增速上。
多嘴说几句,在北美,少数几家院线掌控着大部分影院,相比较咱们的院线是分散的,未来几年电影行业资本运作需求会很旺盛,绝大多数行业主流公司在未来几年会上市或被并购,但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无法支撑资本市场估值,泡沫化会是短期常态;一方面影院估值过高,一方面区域竞争开始加剧,单幕布产出下降,影院会从产业链甲方逐步变为乙方,影院的运营用户的能力将会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回归理性破除泡沫的过程仍旧是会痛苦的。
▌观众需求
大众娱乐需求涉及到两个要素,一个是消费能力,一个是消费选择。
消费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大众收入水平,一方面取决于票价,前者在近几年没有明显变化,而说到票价就不得不提三大票务平台:淘票票、猫眼、微票儿。
2015年随处可见的10元电影票,就是这几大票务平台的补贴的杰作,这让看电影几乎变成了大众娱乐消费成本最低的一种选择,也大幅度的扩充了国内的观影群体;但我们也要清楚,依靠廉价因素吸引来的观影群体是脆弱的,一旦价格优势失去,这其中的泡沫会迅速散去,直接体现在票房数字上。
2016年,随着线上购票比例达到了80%以上,票务平台的补贴基本上完成了自己改变用户消费习惯的使命,增量市场用户红利已经消耗完毕,几家票务平台开始调整补贴政策,仅维持竞争市场份额的力度,用户端的平均票价开始回归正常,这让2015年凑热闹看电影的吃瓜少年们,开始选择其他更廉价的娱乐方式了。
看电影虽然消费成本不高,但时间成本并不低,看一场电影就意味着一系列的动作,动辄就会实际消耗半天的时间,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这也算是一种奢侈;随着大众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在消费成本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观影需求必然会因为娱乐选择会被进一步稀释。
▌结束语:
2016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妥妥是要跪了,能保住500亿就不错,但这并不是拐点,在我看来,这是短暂的调整,挤出市场里的一点泡沫,让内容和院线方面的资本运作尽快的回归理性,让从业者能更专注的回归到电影工业各个细分环节的完善上;另外2017年有《银河护卫队2》《速度与激情8》《金刚狼3》《卑鄙的我3》《玩具总动员4》《变形金刚5》《加勒比海盗5》《新版蜘蛛侠》《环太平洋2》《阿凡达2》《雷神3》《新版木乃伊》《星球大战8》《怪物史莱克5》《猩球崛起3》,大可不必因为今年电影的质量就对明年失去信心哦。
微博:@戴某DEMO
头条号:戴某说电影
公众号:非著名吐槽评论员
平日里关注电影产业,聊聊互联网运营,关注我的朋友如果有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知无不言。